-
王玉彬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流体力学“兴海”学术团队的科研助理。六年来,王玉彬从一名专业小白成长为课题组大管家,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参与到项目的全流程,练就“三头六臂”的本领,为海洋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科研助理丨王玉彬:能编书的课题组“大管家”
-
常润龙,2019年10月加入到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许福的森林人课题组。
我是科研助理丨常润龙:从智慧林业“小白”成长为林业信息化“老兵”
-
2023年从武汉轻工大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专业毕业后,聂苗苗以科研助理身份加入该校李社锋教授课题组,继续进行科研学习。
我是科研助理丨聂苗苗:争当科研一线环保“小卫士”
-
软骨染蓝、标本透明化、硬骨染红……透明骨骼染色标本制作耗时长达1至2个月。张立民,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名科研助理,会根据研究团队需求制作不同标本,如剥制标本和染色标本,为教学工作以及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研究提供帮助。他还处理现生动物骨骼,为化石标本研究提供对比材料,尽管工作初期难以适应,但看到自己制作的标本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张立民觉得“还是为脊椎动物演化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是科研助理丨张立民:给标本做染色
-
王营军,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5年前硕士毕业时,他怀揣着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爱与憧憬,选择了成为一名科研助理,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是科研助理丨王营军:从科研助理蜕变为技术骨干
-
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的马锐,现在是兰州积石药业马亚平博士的一名科研助理。
我是科研助理 | 马锐:扎根一线,用心助力做“好”药
-
如何从陶器、瓷器、漆器等曲面文物表面精准获取元素信息,是中国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助理王逸凡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成像系统,让这些复杂结构文物“开口说话”。今年4月,他参与了安徽武王墩墓考古扫描任务,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成功完成了编钟架的扫描工作,结果超出预期,为考古和文物保护提供了重要帮助。在王逸凡看来,“用自己的所学真正发挥到文保工作中去,并取得一些小小成果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梦想实际上也实现了一部分”。
我是科研助理 | 王逸凡:我在高能物理所“修”文物
-
陈洁是一位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拥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和科研成果。博士毕业后,她没有选择企业高薪工作,而是选择走上科研助理岗位。她说,读书期间,她曾承担过导师课题组的部分科辅工作,深刻体会到一名专业、优秀的科辅人员对科研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