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证据表明土卫一存在地下海洋

一个全新“水世界”正冉冉升起。《自然》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土星的卫星土卫一(米玛斯)坑洼的冰壳表面之下可能藏着海洋。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对观察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个海洋相对较新,仍在继续演化。

科技日报 | 2024-02-07 16:55:24

新型纳米腔重新定义光子极限

一个由欧洲和以色列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在量子纳米光子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极化子腔,并重新定义了光子限制的极限。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展示了一种限制光子的非常规方法,克服了纳米光子学的传统限制。

科技日报 | 2024-02-06 17:35:40

具有手性结构的新型超导体制成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混合两种材料,创造了一种具有手性晶体结构的新型超导体。新的铂—铱—锆化合物在2.2K温度以下转变为超导体,使用X射线衍射可观察到其具有手性晶体结构。该技术方案有望加速对新型奇异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理解。

科技日报 | 2024-02-05 17:51:40

采用激光产生光脉冲,内置纠错功能的物理量子比特问世|总编辑圈点

日本东京大学、德国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和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最近展示了一种构建光子量子计算机的新方法。该团队没有使用单个光子,而是采用了激光产生的光脉冲,该脉冲可由多个光子组成。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 | 2024-02-04 16:00:00

告别晶体管,迎来忆容器,AI芯片可用电场而非电流执行计算|总编辑圈点

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AI)系统不仅硬件成本高昂,而且会带来惊人的能源消耗。据科技网站TechCrunch报道,总部位于德国的初创公司塞姆龙最新开发出一种创新的AI芯片设计方法,率先使用新的神经网络控制设备——忆容器为其3D芯片供电。这有可能彻底改变节能计算技术,使消费电子设备更容易获得先进的AI功能。

科技日报 | 2024-02-02 17:00:00

无需海量数据输入,AI通过儿童眼睛和耳朵学习语言|总编辑圈点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和耳朵来训练多模式人工智能(AI)系统,使用的数据来自孩子6个月大到两岁生日期间的头戴摄像头的视频记录。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该项研究表明,该模型或神经网络实际上可利用孩子经历的有限片段,学习大量的单词和概念。也就是说,视频只捕捉了孩子大约1%的清醒时间,但这对于真正的语言学习来说已经足够了。

科技日报 | 2024-02-01 17:20:52

微型计算机嵌入日常服装——智能纤维让可穿戴电子设备迈进现实|总编辑圈点

《自然》31日报告了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的一种制作内置电子元件纤维的新方法,这种纤维可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其潜在应用包括能感知交通灯变化的帽子(可帮助视障人士),以及用于心脏监测的柔性设备。

科技日报 | 2024-01-31 16:15:38

机器人能以人类两倍的速度阅读盲文,灵敏度甚至与人指尖相当|总编辑圈点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人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接近人类读者两倍的速度阅读盲文。这一机器人原本并不是作为盲人辅助技术而开发的,但其高灵敏度使它成为开发机器手或假肢的理想模型。它的灵敏度甚至与人类指尖相当。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快报》杂志上。

科技日报 | 2024-01-30 01:00:00

癌细胞“能量工厂”状态影响免疫疗效,或能识别哪些人从癌症治疗中受益|总编辑圈点

线粒体是存在于活细胞中的“能量工厂”。英国苏格兰癌症研究所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首次证明了线粒体DNA突变与癌症治疗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他们发现,这种DNA产生的突变,决定了癌症对免疫疗法的反应。这一发现为通过检测线粒体DNA突变来识别哪些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最大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29日《自然·癌症》杂志上。

科技日报 | 2024-01-29 01:00:00

肌肉组织驱动的两足机器人问世

与机器人相比,人类肢体极为灵活,能做出精细动作,并能有效地将能量转化为运动。受人类步态的启发,日本研究人员将肌肉组织和人造材料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款双足生物混合机器人,可行走和旋转。

科技日报 | 2024-01-26 01:00:00

机器人能用AI加速发现化学分子

荷兰化学家开发了一种自主化学合成机器人。这款被称为“化学机器人”(RoboChem)的台式设备具有集成的、人工智能(AI)驱动的机器学习单元,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胜过人类化学家,同时还表现出高度的独创性,有望显著加速化学分子发现。

科技日报 | 2024-01-25 01:00:00

病毒进化竟是人类胚胎发育关键

所有动物的进化都要归功于数亿年前某些病毒感染了原始生物。病毒遗传物质被整合到第一个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中,至今仍然存在于人类DNA中。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首次描述了这些病毒在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科技日报 | 2024-01-24 01:00:00

集成元件技术可用于人工神经网络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神经形态工程中心团队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用于人工神经网络设备的集成元件技术。该技术可像搭“乐高”积木一样连接神经元和突触,以构建大规模的人工神经网络硬件。

科技日报 | 2024-01-23 01:00:00

氪原子首次捕获并形成一维气体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将惰性气体氪(Kr)的原子一个一个地捕获到碳纳米管中,形成一种一维气体,并用先进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了Kr原子在“纳米试管”(直径约为人头发宽度的50万分之一)容器中挨个接连在一起的状态。

科技日报 | 2024-01-22 17:27:27

可量产的微型量子存储元件制成,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铺路|总编辑圈点

像传统网络一样,未来的量子网络也需要存储元件。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人员在一个微小的玻璃室中建立了一个基于原子的量子存储元件。未来,这样的量子存储器可在晶圆上大规模生产,有望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铺路。研究成果刊发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

科技日报 | 2024-01-22 00:00:50

DNA“手”组装先进纳米粒子材料,有助打造“隐形斗篷”|总编辑圈点

美国西北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组装多面体纳米粒子方面取得重大飞跃,可能会对先进材料的制造方式产生影响。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并展示了一种新型合成策略,它拓展了超材料设计的可能性。这些非同凡响的材料是“隐形斗篷”和超高速光学计算系统的基础。

科技日报 | 2024-01-19 16:51:11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