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证明,在临床前模型上进行的试验中,通过治疗手段恢复端粒酶特定亚基的“年轻”水平,可以显著减少衰老的迹象和相关症状。
激活关键分子靶点可逆转衰老特征
-
人工智能在给出准确答案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胡乱输出”令人难辨真假,这被称为“幻觉”。《自然》杂志研究报道了一种新方法,能检测大语言模型产生的“幻觉”,即该方法能测量生成回答的含义的不确定性,或能提升LLM输出答案的可靠性。
新方法助生成式AI破除“幻觉”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名为“玻璃凝胶”的新材料,这种材料含有超过50%的液体,非常坚硬而且难以破碎。由于其生产也比较容易,这种材料有望应用于多个领域。相关论文1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新材料“玻璃凝胶”既坚硬又可拉伸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整合了一种新型聚焦超声刺激技术,实现了双向脑机接口(BCI)功能,即对脑电波进行编码和解码。这项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刺激目标神经回路,不仅可显著提高信号质量,还可显著提高整体非侵入式BCI性能。
新技术增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功能
-
为探索大脑如何控制运动的奥秘,美国哈佛大学与谷歌深度思维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创造出一个“虚拟大鼠”——生物力学上逼真的大鼠数字模型。这个“大鼠”有一个人造大脑,可像真正的啮齿动物一样四处走动。该成果代表了一种人类研究大脑如何运作的新方法。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创建虚拟动物模型
-
据日本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和东京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报道,一种具有56GHz信号链带宽的新型D波段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收发器芯片组,实现了无线最高传输速度640Gbps。该成果于正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2024年IEEE VLSI技术与电路研讨会上发布。
迄今最快芯片组助力构建“下一代无线”系统
-
古细菌是人类20亿年前的“微生物祖先”。发表在新一期《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或可改写基础生物学教科书:其解释了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过消耗和产生氢来制造能量。正是这种简单而可靠的策略,使它们能在地球上一些最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数十亿年。
重新定义第三种生命形式潜能——古细菌产生能量机制揭秘|总编辑圈点
-
几十年来,观察人类大脑内部一直是神经科学家难以企及的梦想。但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描述了一种创新技术平台,其能以前所未有的亚细胞(比细胞结构更细化的结构)分辨率,对两个捐赠者(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另一个没有)的大脑半球,实现了完整三维细胞成像。
以亚细胞分辨率“绘图”——新技术平台实现人脑半球完整成像|总编辑圈点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制出有史以来第一个芯片集成的掺铒波导激光器。该激光器性能接近基于光纤的激光器,且将“精确可调波长”与“芯片级光子”两大实用性特点合二为一。这一突破发表在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光子芯片上掺铒波导激光器面世,可用于传感、电信、医疗诊断和消费电子领域|总编辑圈点
-
据11日《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的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大大加快了新合成电子材料的表征速度。该技术自动分析印刷半导体样品图像,并快速估计每个样品的两个关键电子属性:带隙(衡量电子激活能的指标)和稳定性(衡量寿命的指标)。这项新技术对电子材料的准确表征比传统方法提升了85倍。
运用计算机视觉新方法——电子材料筛选速度提升八十五倍|总编辑圈点
-
对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来说,要依靠极端变形能力,譬如将脖子伸展到体长的30多倍来释放致命的攻击。这个操作中,“折纸细胞”的几何形状是关键因素。最新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报告,揭示了名为“天鹅泪”的单细胞具有快速超伸展性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生物的极端变形机制,还将极大激发人们在柔性材料工程或机器人系统设计方面的创新潜力。
“折纸细胞”极端变形能力揭秘,能激发柔性材料工程及机器人设计潜力|总编辑圈点
-
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团队开发了两种新的单分子分析工具,可将所需的DNA量减少90%至95%。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展示了这些工具如何帮助科学家解决他们以前无法回答的生物学问题。
细胞用量大幅减少,新技术提升单分子DNA测序水平|总编辑圈点
-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电子产品(刚性、金属、笨重)与人体(柔软、灵活、精致)相融合。在一项最新研究中,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活生物电子集成原型:活细胞、凝胶和电子设备的组合,这一原型还可与活组织整合。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电子产品与人体相融合——活生物电子集成原型创建|总编辑圈点
-
据4日《光科学与应用》杂志报道,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并演示了一种独立式微型“光子灯笼”空间模式复用器。这种微型“光子灯笼”采用激光直写3D纳米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可直接应用于光纤尖端。
3D打印出百微米级“光子灯笼”,拓展光通信和成像应用新的可能性|总编辑圈点
-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使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窥视晶体结构,仿佛赋予人眼X射线般的超能力。这项名为“晶莹剔透法”的新技术,将透明粒子、显微镜与激光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能够看到构成晶体的每个单元,并据此创建出动态三维模型。相关论文3日发表于《自然·材料》杂志上。
新成像技术“透视”晶体内部结构,为开发新光子材料开辟新路|总编辑圈点
-
据MSN网站31日消息称,瑞士生物计算初创公司FinalSpark推出一个在线平台,用户可远程访问16个人脑类器官。该公司官网称,这一神经元平台(Neuroplatform)是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在线访问的体外生物神经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