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无需动物试验,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2025-03-26 01:01: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

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速获得,但由于需要大量资源,尤其是临床前测试阶段往往会减慢进展速度。放射性示踪剂的开发,使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见,可用于癌症诊断。但这种耗时且成本高昂的测试通常都基于动物实验,这不仅在伦理上存在争议,而且通常提供的结果无法用于人体。

研究团队此次开发了一种生物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使用丝基质上的人体细胞在真实条件下测试活性成分,更快、更精确且无需动物测试。

该方法将色谱原理与动态3D细胞培养相结合,其核心是由生物相容性丝素蛋白海绵制成的固定相充当人工支架,将人体细胞固定在三维结构中。一个特殊的泵系统持续为细胞提供营养,模拟人体组织中的真实条件,同时使用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放射性药物应用。这使平行评估放射性示踪剂结合和细胞生化过程成为可能。

新系统能精确评估待测放射性标志物的结合特性、其靶标准确性和可能的副作用。丝素蛋白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它具有辐射稳定性和在细胞培养中的成熟应用。在海绵之间引入筛板可减少细胞迁移并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可精确控制辐射剂量的分布和细胞营养供应等重要因素。

新方法符合3R原则(减少、优化、替换),或能显著减少动物试验,加速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辐射暴露。这项开创性的技术可为临床前放射药学设定新标准,以实现更可持续和高效的药物开发。

总编辑圈点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药物测试和疾病诊断手段,可革新从药物研发到临床应用的整个流程。此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生物分子测试系统,用丝基质上的人体细胞在真实条件下进行测试。它不需要动物实验,甚至结果能比动物实验更加可靠,毕竟药物本身就是在模拟人体的微环境中进行测试的。新的技术不仅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的实验动物,还可加速一直以来被普遍认为失败率高、流程漫长的新药研发进程,或可推动放射性药物市场的迭代升级。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