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山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加强对低成本电子商务进口的监管审查,目标直指Temu、Shein和AliExpress等中国电商平台。欧盟这一举措将直接推升欧洲消费者网购商品价格,增加欧洲海关负担,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物流瓶颈,最终损害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实际上,堵不如疏,欧盟可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切实加强欧洲自己的网购平台建设或许才是互利共赢的长久之计。
针对国际电商出新规
欧盟负责技术的专员亨娜·维尔库宁在布鲁塞尔的一次记者会上宣布这一举措时说,从2023年到2024年,进入欧盟的电商包裹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每天1200万件。根据欧盟委员会统计,大约90%的上述包裹来自中国,其中很多产品经由迅速发展的网络巨头Shein和Temu销售。
欧盟官员声称,从电子商务平台进口的一些产品不符合欧洲安全标准。有关危险商品(例如有缺陷的婴儿奶嘴或不安全的电器)的报道引发了加强监管的呼声。大量低成本进口商品通常是单独运输,也引起了人们对其碳足迹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还有欧洲企业认为,他们面临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不公平竞争,这些平台利用监管漏洞来逃避税收和合规成本。
鉴于此,欧盟委员会提出加强监管的相关措施,包括取消小包裹150欧元的免税政策、征收新的进口费用以及加强海关检查等。维尔库宁说,此举“旨在消除这些产品引发的对欧洲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影响的担忧”。欧委会呼吁成员国考虑对消费者直接进口的电商包裹征收手续费,以解决“监督遵守欧盟规则的费用”问题。
限制措施或弊大于利
事实表明,欧盟这些举措主要针对Temu、Shein和AliExpress等中国电商平台。其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将是消费者成本增加。Shein和Temu等平台在欧洲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为价格敏感的购物者提供了实惠的产品。取消150欧元的免税政策并征收进口费,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商品价格上涨。关税和手续费可能会高达商品价值的20%—30%。中国商家除了提高售价之外别无他法,而这将对低收入家庭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其次,欧盟的海关基础设施已经不堪重负,拟议的措施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据报道,2024年有超过46亿件低价值包裹进入欧盟。取消150欧元的免税额意味着许多以前免税的包裹现在需要单独申报和检查。这将造成严重的物流瓶颈,导致交货延迟和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消费者。如果海关当局无法增加资源和人员,包裹积压可能迅速增加,这会让习惯于快速收货的消费者体验更差。
再次,尽管欧盟声称要保护欧洲企业,但新规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许多欧洲中小企业依赖AliExpress等平台的低成本进口商品来储库或采购。更高的进口费用和更严格的监管将增加中小企业的成本,进而削弱他们的竞争力。还有一些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欧洲公司,也会受到新规则的不利影响。
最后,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举措,将使欧盟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关系更加紧张。中国不太可能漠视这些措施,欧洲或将面临中方的反制措施。这种情况将破坏双方维持平衡贸易关系的努力。此外,中国商家或电商平台还可能会通过加大海外仓储建设等方式,减少新规的影响。
监管方式应更科学
从消费者角度看,欧盟的举措可能弊大于利。消费者已经习惯电子商务平台的便利性和易访问性,但欧盟却准备增加成本,设置官僚障碍,创造一个更昂贵、效率更低的市场。这可能会减少购买量,迫使购物者寻求替代方案,而替代方案可能无法提供类似的价格或多样性。欧盟最终可能会疏远消费者,使其海关系统负担过重,最终损害其贸易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盟完全可以采取更细致、更科学的方式来监管低成本进口产品。比如,不采取一刀切的收费设限方式,而是把目标放在特定的高风险类别,例如假冒或不安全商品。这可让海关当局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欧盟还可考虑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确保商家遵守欧洲标准。进行强制性产品安全审核、使供应链报告透明等举措也可解决一些问题,而不会造成过多的官僚障碍。
为了处理日益增长的电商进口,欧盟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现代化海关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用于跟踪和检查货物的数字工具等。面对数字时代复杂的全球贸易,欧盟不应寻求保护主义的工具去抑制进口,而是应该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参与全球电商竞争。具体来说,可通过培育本地替代方案、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措施,帮助欧洲企业在数字市场上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