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让中国和南亚走得更近

2019-01-17 10:06: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本报记者 赵汉斌

落实2018年6月14日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内容、协调服务南亚多国外事机构和中外企业……2018年岁末,在昆明人民东路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人员在穿梭,机房指示灯在闪烁,各平台工作紧张而有序。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打造我国对南亚各国技术转移重要枢纽的布局,2014年6月,科技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南亚相关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共同设立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心秘书处落户在了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院。

云南晶能公司在印度的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村民不仅有了干净水喝,耕地灌溉用水也有了着落。云南晶能公司供图

输出中国技术 收获赞许与友谊

李荣盛,云南阳光道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这几天他最要紧的工作是一面盯紧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东弯快速通道工程,一面准备一个新国际项目的投标。此前,他率领技术攻关团队,成功解决了巴基斯坦南部国道极端高温环境下沥青路面软化点低、路面易受损的问题。

“用中国技术,我们的沥青路面软化点提高到90℃。这不仅解决了困扰巴基斯坦的高温重载下沥青路面易形成车辙的问题,还形成了专利技术与设计、施工指南,指导我们修建平整耐用的公路!”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科研与培训中心主任沙菲克博士这样称赞。目前,这项技术不仅转移到了瓜达尔港工程,还应用到了同样高温条件下的老挝万象至巴色的公路建设项目。几乎同时,印度拟建的几个高速公路项目也主动找到了李荣盛。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在这中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技术信息交换的纽带,更让南亚国家认识了中国技术和中国企业。”李荣盛感慨道。

除此之外,我国自主培育的小麦、稻谷、玉米等先进品种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进行了试验推广,受到当地欢迎。

“我们开展技术转移合作的历史很长,但发展最快的是近5年。”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院院长马敏象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国内外各方的合力支持下,5年来,他们已在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并正在与印度探讨建立分中心,与南亚7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渠道,促成8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签署和落地。

制度创新 促进技术转移与交流

在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纳格浦尔市沃尔塔县,眼下正是缺水的干季,但今年起,纳塔拉村和皮姆帕尔冈村的村民不再受缺水困扰。中国企业援建的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项目,给他们引来了清泉,两个村1200名村民有了干净水喝,810公顷的耕地灌溉用水也有了着落。

“我们用国内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解决了示范点老百姓很现实的问题。项目不仅得到了我驻孟买总领事的高度肯定,也受到了当地村民和各级政府的欢迎。目前当地对新能源提水的需求很大很大。”负责项目实施的云南晶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定文告诉记者,对企业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同样也“很大很大”。

傅定文的团队也是技术转移平台的受益者。“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由企业与政府非盈利部门共同组建,是集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为一体,以‘线上+线下’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国际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尚晓慧说,如应用广泛的太阳能光伏取水、农作物育种试验这样的公益性服务,主要是通过线上对公益性信息进行发布和查询,结合线下展开国际技术交流、技术援助、资源引介、人才培养、小微企业公共培训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在市场化运作环节,主要通过对技术转移全链条、知识产权全领域的服务需求进行技术转让、申报和许可,提供有技术含量的商品服务购买交易、项目投融资以及企业合资并购、分包等实现全渠道资源整合营销服务。

在创新服务方面,由于这是由政府监管、银行资金托管兼市场化运作的国际化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有第三方平台、资金银行托管和全程保障赔付的安全支付保障。“这极大地维护了合作各方的利益,也有利于各方增进互信与深度合作。”平台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维说。

创新开放的平台最具活力

郑光宏是万克新能源科技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不久前,他在长沙的一次论坛上结识了尚晓慧。一周后,他们的一批科技产品很快就上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官网。

“经过详细审核后,他们很快就做到了。行动之快,让我惊叹!”郑光宏说,他所服务的企业有成熟的储能技术和产品,园区综合供能、储能集装箱、光储一体化、运营商5G电源、智能微电网等恰恰在南亚、东南亚各国有广泛的需求。“开放的平台给了技术企业新机遇。”

此外,已建成的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具有商城、政务、搜索、资讯、会员和孵化六大功能模块,可以为客户提供技术成果展示平台、知识产权综合交易、科技情报、成果转化拓展、科技人才五大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交易、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四大信息服务。到2020年,年交易量可达1000余件。

马敏象认为,5年来,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扩大了科技“朋友圈”,不仅在转移、输出技术,更让国际先进的理念走进来,推动共享创新成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责任编辑:夏青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