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述新重庆故事

2025-04-22 13:16: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雍黎

4月21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重庆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重庆市举行。专题宣介会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为主题,讲述近年来重庆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生动故事。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政党领导人、部分驻华使节和外国在华工商界代表等出席会议。

会上,6名新重庆建设参与者分别以《奔赴“中国智造”的星辰大海》《接续传承的开放之路》《超大城市 治理有“数”》《“青疙瘩”变“金疙瘩”》《民主村的“幸福密码”》为题,讲述新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前沿、超大城市治理、乡村振兴发展以及践行民生为大理念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格局。

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道勤用自己创业故事展现重庆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创业初期缺资金、缺销售渠道、缺优秀人才,但都在政府支持下一一得到解决。”郑道勤表示,创业四年恰逢重庆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值规模实现了4年超10倍的增长。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务段火车司机吕嗣湘,在12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证并参与重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过程。

“这几年,我发现,货物查验装车越来越快,最快几分钟就能通关,各种单据全都电子化;铁海联运5天就能到达东南亚,比原来整整提前了10天。货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吕嗣湘说,班列还给重庆市民带来了德国的汽车、阿根廷的牛肉等许多“洋货”,这些各国的知名特产还经由重庆销往中国各地,成了中国市场的抢手货。

作为土生土长的涪陵人,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晓江深知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从“青疙瘩”变成“金疙瘩”的不易。

10多年前,二渡村产业根基薄弱,家家户户守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户均年收入才几千元。那时,青菜头都是单家独户小规模种植,没有形成产业链。而现在,村里的青菜头一不愁品质,二不愁销路,收购价是以前的5倍,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二渡村也形成了“高科技、大生产、精加工”的榨菜全产业链,被称为“榨菜第一村”。

“如今,重庆的榨菜产值已高达480亿元,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酱腌菜’。”潘晓江自豪地说。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专家丁瑶,长期跟踪关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参与研究、亲自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历程。她认为,重庆未来要继续扬优势补短板,在推动“通道经济”转向“枢纽经济”、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增强推动“二元分割”转向“融合共富”等方面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庆力量。

与会外宾们也表示,通过参加此次专题宣介会,感受到了重庆和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重庆展现的蓬勃发展势头,不仅增强了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坚定了发展中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决心,愿未来能促进与中国交流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