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透明回应“污名”,以开放打破“茧房”

2025-04-21 22:31: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推荐算法制造信息茧房。”长期以来,这是公众对于内容推荐算法的最流行的错误认知之一,导致对互联网的期待与使用上出现了偏差。近日,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试运行,网站面向社会公开抖音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努力让算法更透明、治理更完善,最终实现算法、平台和社会生态共同的向上和向善。

由于当前的算法非常复杂、非常精密,导致很难有人能纵览全貌,这让处在“点”上的人,觉得算法就像一个黑盒,自然对其倍感不信任,乃至于产生“信息茧房”等对算法的批评。然而从科学上讲,“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经过科学数据和实验进行了严谨证明的概念。一个基本的证据是,桑斯坦教授在2006年自己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概念时,市面上并不存在推荐算法。与之类似,“平台造神”的质疑也是出于一种经验认识而非科学研究,有着一些阴谋论的色彩。

一方面是推荐算法成为网民“刚需”,另一方面是大量网民并不了解推荐算法,对此,平台有责任站出来,向公众普及算法知识,消除人们对算法的误解。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公众可以看到推荐算法如何预估用户行为概率,如何通过多目标建模等方式实现更优质、丰富的内容推荐,如何受到平台治理体系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等等。通过这些公开透明的科普与展示,抖音回应了社会对于内容分发和技术升级的关切,消除公众对于算法的不信任感。

还要看到,除了通过在行业内率先公开算法的“秘密”,让公众了解算法之外,为公众营造可信可靠信息环境更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发力,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就感到技术向善的力量。从搭建“人工参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内容治理体系为推荐算法设置“护栏”,到设置了专门的探索维度引导算法打破“茧房”,再到设置预警、验真、辟谣等七大关卡拦截谣言……抖音基于社会责任与发展目标,通过一件件微小而具体的改进,全方位在产品设计上进行提升,努力让算法更可控更透明,与用户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

当下,农民正在通过短视频学习农技,小众的博物馆文博知识、地方剧种借助直播走红,许多宝藏小店、精品农货因为视频推荐而“被看见”……推荐算法的正向价值已无处不在。“时代创造技术,技术也创造着时代”。推荐算法既代表着一种技术方向,也塑造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了解它,完善它,改进它,相信它,它还会带给我们更多回馈。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