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开幕 14个国家50部佳作集中展映

2025-04-21 18:26: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卫华

4月21日上午,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开幕式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回顾了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本届电影节汇集了来自14个国家的50部佳作,并在全国22家科普场馆同步展映,首次将科学光影送至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实现全民共享。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毕江在致辞中强调,科技单元是电影节推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公众科学素养,更是通过“科学电影+”系列活动激发行业潜能。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庆祝科技单元开幕,并提到实现科学理论“视觉可感知化”,以科技为骨、以文化为魂,打造既具有国际工业水准,又充满东方诗意的银幕美学。现场还播放了15周年主题短片,来自地方科技馆的寄语视频及片商、场馆、观众代表的感言,展现了科技单元跨越地域、代际的影响力。

开幕式现场还揭晓了本届科技单元获奖影片,表彰在科学叙事、技术创新领域表现突出的作品。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28部影片参加“佳作评选”活动,《追鲨鱼的女孩2D》荣获最佳科学传播影片,《神奇猫咪莫里斯4D》荣获最佳特效设计影片,《壮美内蒙古》荣获最佳国产影片,《基茨猫之太空站的秘密》《南岭:独特的生物王国》《营救外星人》获最佳观众推荐影片。

“跨界融合·共筑科学电影新生态”主题沙龙作为电影节科技单元的重要学术活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龚波在主旨报告中强调自主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魏克然·钱纳(Vikram·Channa Naraya)以国际视角解析纪录片制作趋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之纲展示生成式AI在科幻艺术中的创新实践;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教授陈军分析AIGC技术进展及未来挑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结合《流浪地球2》案例,阐释科幻电影的科学内核;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主任陈方深入讲解拥有科学基因和血脉的纪实影像三大优势。圆桌环节嘉宾们围绕科学电影创作、新技术应用及传播形式展开深度研讨。

活动期间,8家顶尖企业携最新电影设备与技术亮相宣讲会,23家展商组成的电影市集则成为行业交流的热点。此外,世界首部生肖动物贺岁纪录电影《马到成功》举办首映式,通过主创分享与马头琴表演,展现野生动物拍摄的匠心与情怀。

当晚,“银幕之声”科学电影音乐会将在球幕影院震撼上演。中央民族歌舞团以《五行和鸣》为主题,结合激光秀与科学影片混剪,用古乐器与现代科技交融的乐章,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盛宴。

据介绍,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公众可通过中国科学技术馆官方公众号预约观影及活动。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