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走出误区,降低肿瘤患病和恶化风险

2025-04-18 19:18: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有些食物可以抗癌?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吃补品可以治疗肿瘤?在4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提醒公众,网络上关于癌症患者饮食的谣言往往夸大其词、以偏概全、缺乏科学依据,癌症患者应该遵医嘱规范治疗,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通过肿瘤的早识别、早筛查以及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正在明显好转,肿瘤正在变成可防、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但在生活中,人们对于肿瘤仍有不少认识误区。

一提到肿瘤标志物异常,不少人会感到恐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李子禹表示“大可不必”。他解释,体检报告中,消化系统常见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标志物的升高,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肿瘤疾病的监控有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也就是说得了肿瘤,这些标志物不一定会升高,没得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高。肿瘤标志物仅作为筛查的辅助提示。如果仅是标志物升高,其他检查都正常且身体没有不适,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定期复查持续升高的话,则应该提高警惕,进行复查或者进一步检查。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居首,对于体检中的肺部结节,不少人感到十分困惑和焦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薛奇表示,肺结节本身是一个影像学上的概念,是指胸部CT发现有小于3厘米的密度增高灶阴影。普通人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大多数情况是良性结节,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可能由炎症引起,也可能是良性肿瘤,通常不需要外科治疗,可药物治疗,也可长期随诊观察。如果诊断是恶性肺部结节,或者高度可疑的肺部恶性结节,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该手术切除。

薛奇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包括肺癌在内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关键。50岁到74岁群体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有腺癌、鳞癌等多种类型,随着规范化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推广,肺癌呈现慢性化趋势,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那么,肿瘤患者如何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恢复元气的重要时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杰说,肿瘤患者术后要重点进行器官功能的保护,通过调节饮食、规律作息、进行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等方式,实现护脾胃、养心肺、调肝气。 

“肿瘤患者还应加强营养支持,以避免营养不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李子禹建议,增加优质蛋白、保证营养均衡,如果经口饮食不足,达不到基本能量需求,要尽快启动肠内或者肠外营养进行支持。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癌症患者,还要兼顾合并疾病的饮食要求。

(图片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责任编辑:郭炘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