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4月17日,“张江论剑”科创沙龙启动仪式在上海市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打造“政、企、研、投”融合的高端对话平台,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浦东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张江是浦东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以‘国际一流科学城’为目标。此次浦东举办‘张江论剑’科创沙龙系列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张江科学城科创浓度,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增强张江科学城的显示度与影响力,助推张江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表示。
现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等12家单位签约成为第一批“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战略合作联盟,为浦东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张江科学城生态引领行动》。未来,张江将通过开放“张江论剑”十大会客厅、举办“科创张江”十大品牌论坛、开展“相约张江”十大文化活动、实施“美丽张江”十大改造项目等,激发头脑风暴,打造场景展示和宜居环境,力促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人群交流融合,提高科创交流浓度,提升张江科学城品质。
首场沙龙以《何以张江——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邀请参与张江科学城建设的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资本等几方代表,围绕“产、学、研、用、金、人”6个关键要素,讲述张江如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浦东新区科协主席丁健表示,2015年全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只有4个,2024年创新药获批数量已经激增至37个,全球首发占比10年飙升近10倍,多年的发展让张江药谷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当前,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有较强技术依赖,面临‘卡脖子’风险。我们缺乏原创理论和原创技术。”丁健院士说,“未来,我们要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实现原创理念突破,积极拥抱新兴技术,面向临床需求,走适合中国的药物研发道路。”
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真正地像人类一样,看世界、会思考,快速地做出行动?聚焦人形机器人的认知革命,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会上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聚焦“感知—认知—决策规划”三体智能,通过世界模型、基础模型与多模态大模型的协同,实现类人智能决策能力。
目前,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打造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开源实体训练场,并通过数据采集与仿真训练,构建“数据—模型—训练场”三环紧扣的技术矩阵。“只要我们把技术体系架构好,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会从过去的遍地生花变成妙笔生花,越走越好。”江磊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