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4月15日,正值云南省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双江县)成立40周年。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立足双江“一县一业”示范县的资源优势,牵头组建农科服务团,紧扣“种业强基、科技兴茶”战略,推动双江茶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品牌化迈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4年,双江县茶园面积34.2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6亿元,带动该县56%人口就业,茶农人均收入达1.2万元。从“边疆贫困县”到“中国茶业百强县”,勐库大叶种茶以科技为笔,正在书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振兴新篇。
农科服务团走进茶区,赋能品种创新
勐库大叶种茶作为“云南茶树基因库的核心”,是普洱茶、红茶等高端茶类的原料基石。为破解产业发展短板,近年来,双江县政府与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国勐库大叶种茶研究中心。
“我们通过系统开展资源普查、品种选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制定勐库大叶种茶和冰岛茶标准体系,制作毛茶标准样,并出版《茶源探秘·勐库大叶种茶》专著,为茶农、茶企提供技术支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双江自治县农科服务团团长周玉忠告诉记者。
通过筛选优异茶树品种,构建全程技术规范体系,全县茶树良种覆盖率提升至100%,茶园亩均效益增长35%,鲜叶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标准+文化”的赋能,让勐库大叶种茶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地理标志”。
近年来,双江县利用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强化文化引领、科技支撑,围绕百亿元茶产业目标,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为一体的“三茶统筹”产业发展体系,培育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
2024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双江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建的“云岭农科小院”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点。依托该平台,农科服务团在沙河乡邦木村建立现代化茶园示范基地,首创“四维改造法”,通过低密度留养、改土、改型、控肥、控药等措施,茶园新梢萌发量提升11.1%,鲜叶亩产增至200公斤,每亩综合收益增加400元。
在忙糯乡富王村,实施“气候友好型茶叶价值链示范”项目,推广“茶叶+豆类”低碳种植模式,结合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在冰岛老寨,联合西南林业大学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应用生态学原理改良土壤,构建智慧监测系统,恢复古茶园自然演替能力。冰岛茶小镇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增长200%。
推动数字智造,品牌建设助力产业跃升
通过政科企协同合作,双江县推动了茶叶加工从“粗放加工”向“高值精制”转变。农科服务团深入一线开展制茶技艺培训,规范星级达标茶叶初制所1250户。引进智能化杀青机、茶叶烘干机等设备,完善示范生产线,实现规模化、数字化生产。
2024年,该县茶叶深加工产值占比从15%跃升至35%。“在勐库镇冰岛村,我们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建立古茶树生产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茶园数据,AI算法预测病虫害风险,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透明,确保高端品牌公信力。”云南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执行院长徐亚和介绍。
目前,双江县持续挖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内涵之路还在延续。2024年,全县SC认证茶企110户,茶叶初制所4012户。通过直播助农模式,双江冰岛茶荟运营中心与40余家茶企合作,推广勐库大叶种茶区域公共品牌。2025年4月,冰岛老寨茶(冰岛正山茶)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擦亮双江茶产业名片。
双江县副县长杨光明介绍,未来该县将通过数字化技术建设智慧茶园和物联网应用基地,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2025年,力争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00亿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