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潘田甜 尹建军
近日,由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编制的《海南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海南省政府批复,正式印发实施。《规划》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努力将海南打造成为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和深海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规划》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节约集约、保障安全和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及“军事优先、安全为要、生态保护、交通保障、产业统筹”的思路,强化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的科学布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高效利用。基于海南省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形成“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和“一环两屏、三江多廊”的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科学划定海洋功能分区。优化调整产业和生态空间布局,在落实“两空间内部一红线”要求、衔接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划定海洋功能分区,明确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海洋发展区等3类一级分区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将海洋发展区细分为渔业、交通运输、工矿通信、游憩、特殊、海洋预留区等6类二级分区,加上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共8类二级分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对交通运输、工矿通信用海区细分为8类三级区,全省共划定321个功能分区。
《规划》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2025年海南本岛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3%,2035年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管理;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管控无居民海岛,优化利用有居民海岛;提升项目用海(岛)节约集约水平,推动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空间立体利用;强化海岸带防灾减灾,构建南海服务保障网;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水下文物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
《规划》系统优化海南省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突出陆海统筹、山海联动、河海兼顾、资源融通,推进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统筹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系统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河口、海湾、海岛等重要生态环境以及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协同推进海岸带及周边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水平打造滨海城市带,实现“三生融合”和“三宜相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