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连接点,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突破千万,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促进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人才支撑,迫切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供需适配、服务升级、机制优化等方面问题。
《意见》强调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升级传统就业服务体系、巩固支持保障体系,即要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意见》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将优化培养供给体系置于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首位。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适配不够的问题亟待解决。预计今后十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还会持续增长。破解社会需求真实性、教育供给有效性、供需适配精准性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意见》着眼推动社会需求侧建立关于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的研究发布机制,教育系统构建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
具体来说,《意见》聚焦人才需求侧,提出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关于供需状况,提出推进人才需求数据共享归集,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关于人才发展趋势,提出开展人才供需关系前瞻性分析,定期发布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意见》也聚焦教育供给侧,提出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围绕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优化高校层次类型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意见》还指出,要强化就业端反馈,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对于招生计划调整,提出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根据职业标准对接转换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求职招聘工作合力依然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毕业生对高品质服务的需要。《意见》也为健全求职招聘体系“出招”:注重发挥校园招聘活动对于促进人岗对接的重要作用,突出精准便捷导向,推出系列新举措;推进重点领域人才服务,针对国家重大战略等需求,提出提供多元化精准化就业服务;优化规范招聘安排和秩序,提出统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聘(录)时间安排,同时高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与就业工作进程,为毕业生在校期间求职预留时间;鼓励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围绕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该负责人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系教育内外,关系千家万户,实施好《意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