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制造企业和科技公司共推人工智能应用  小乡镇做大“AI梦”

2025-04-02 10:09:1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苏楠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清晨8点,一架无人机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的政府大楼顶层准时起飞,开始按规划路线巡查。8点半左右,洛社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的电脑操作屏幕上,突然传来AI分析结论和红色预警信号:“此处有垃圾暴露和堆积,情况异常,请紧急排查。”于是,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核对、处理。

“这是7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现场并无需人工干预,无人机能自动找出存在问题,反馈速度达到秒级,识别精度超过90%。”与洛社镇合作的第三方技术负责人说,在这些应用场景背后,有自研的专业大模型和先进算法支撑,通过摄像头和射频头获取视频、图片后,不断进行视觉分析、训练和迭代,今后的识别精度可提高到98%。

这只是洛社镇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近年来,洛社探索“智慧+综合+精准”执法改革新路径,打造“1+2+N”综合执法架构模式,即指挥中心综合执法1平台,AI智能巡检无人机2套,建起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N个部门共享数据的模式;通过无人机AI智慧巡查联动机制,以“无人机+超级地图+联动制度”对全镇重点场所进行全天候AI分析监测,实现了取证到处置的快捷高效,让“无事不扰”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

人工智能在推动当地企业转型升级中,也起到积极作用。其涉及新能源车装备制造、光伏和储能设备生产、机器人生产等多个领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

“能提高10倍效率,谁能顶住这种诱惑?”洛社镇副镇长王炜说。镇里采用DeepSeek通用大模型结合惠山区洛社镇数字人社服务岛,在20天内帮助2000多名求职者与400多家企业对接、沟通。“这样的双向招聘工作量,过去想都不敢想。”王炜感叹道。

在AI运用上,除了选择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外,洛社还支持企业自建细分专业人工智能小模型。比如镇上一家储能设备生产企业,采用“云边端”技术来构建专业小模型,以大数据、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进行支撑,智能调控企业和家庭用电,实现了大幅节电、节钱的效果,产品热销国内及欧美地区。

目前,洛社共有2000多家工业企业和2万多家经营主体,安全生产和安全经营需求巨大。去年底,镇政府共建起两套安全监测平台,以负责8个园区的安全监测工作。其中,重点打造洛社表面处理园区安全平台,利用Ai视频分析算法,进行全方位监控。该平台项目经理姚琪说,平台共储备了30多种算法,目前仅用了4种,准确率为70%,还需对专业模型进行持续训练和迭代,今后要将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由于平台启用,监管部门减少了50%的人力和用时,极大缓解了工作压力,执行效率明显提高。

无锡惠航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是由当地政府、省级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与技术装备”科技创新团队共同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团队已有200多个智能制造相关项目落地。以数字孪生技术项目为例,在将自动化工厂打造成数字化透明智能工厂的同时,也在提升原有车间的人工轻量化小模型,以帮助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