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京开幕

2025-04-01 19:13: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月球背面的样品和月球正面的样品,在同一个展厅相邻的位置进行展示,全世界没有,只有中国有。我感觉这是最有特点的。”在“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表示。

4月1日,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是全球首次月球正面、背面样品对比展出,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

吴伟仁介绍,嫦娥五号的月壤采自月球正面的“风暴洋”,这里的岩石形成于约20亿年前,是迄今为止人类获取的最“年轻”的月球样本。嫦娥六号的样品采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阿波罗撞击坑”,这是月球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能够追溯月球45亿年的演化史,为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提供线索。“针对这两种样品开展的研究也已经获得了一系列原创科学性成果,为人类拓展认知做出了中国贡献,例如我们发现了月球第六种矿物——嫦娥石等。”他说,“未来,我们还将开放更多的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让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共同开展研究,获得更多科学发现,造福全人类。”

本次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围绕工程历史背景、研制历程、主要成就、未来任务等,以实物实证与历史档案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系统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展览为期2个月,是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动的首站。该系列活动还包括探月精神宣讲、全国巡展等。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