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春日龙江的冰雪尚未消融,鸡西市的工厂车间里已涌动起科技创新热潮。3月24日至27日,一场名为“汇智龙江——科技型企业产学研对接专家行”的特别行动在鸡西展开,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与黑龙江科技大学专家,深入12家重点企业把脉问诊。他们聚焦科技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双问诊、双献策”,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痛点堵点,探索科技、人才全方位为企业赋能的新路径。
在鸡西德立重工金属结构制造有限公司,火花四溅的焊接车间内,企业技术总监正为石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治理难题犯愁:“废气中的硫化物浓度高,传统处理设备效果有限。”黑龙江科技大学吴卫东教授、赵志远博士迅速展开现场勘查,提出“研发烟气硫化物一体化治理装备”的创新方案。该企业技术总监杨立涛激动地说:“这个方案不仅能解决当前污染问题,更能为同类企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此次行动首创“三同步”服务模式,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科技服务专家协同发力,实现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专家组既诊断技术路径问题,又诊断降本增效、节能减污降碳问题,还从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并就产业政策、行业生态等企业发展环境层面给予深度指导。
鸡西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得到了一份“科技处方”。面对国际市场严格的ESG标准,企业急需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精准核查。来自黑龙江科技大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环境工程等多领域专家打破学科壁垒,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结合专业领域与技术工艺最新成果进行了深度解析。集合了跨界智慧的“运用电池用负极石墨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建议,让该公司负责人感动不已:“这一建议不仅能帮助我们拿到进入国际供应链的‘绿色通行证’,还能带动全年订单实现大幅增长。”
鸡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官莹莹介绍:“此次活动中,专家组现场给出意见建议30余条,既实现了对企业技术痛点堵点的精准诊断,又达成了新品研发、企业转型升级方向等前瞻性共识。”
活动中,专家组找准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对企业潜在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方向进行了启发式挖掘梳理,变单一门类技术服务“单兵作战”为多门类、多维度技术问诊“集群覆盖”。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鳞片石墨产地,鸡西市正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黑龙江科技大学聚焦“龙江碳谷生态圈”建设,其特色优势学科与鸡西的煤炭、石墨、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高度契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刘振文表示,学校始终坚持围绕煤炭和石墨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接下来将坚持集智攻关的效果导向,针对企业提出的关键技术需求,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黑科大”科技创新团队,与鸡西市科技局共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技术供给的新路径。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