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在青岛地铁5号线合肥路站施工现场,由青岛地铁集团第三建设分公司、中铁上投青岛地铁5号线项目经理部、青岛地铁5号线06工区青岛市政项目部共同研发的移动式溜槽布料机,破解了困扰施工领域多年的安全难题——混凝土浇筑机械伤害,并将高危作业环境的机械伤害事故率降低70%,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施工提供了新选择。
在传统混凝土浇筑作业中,高压泵管产生的巨大反冲力是悬在施工人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工人不得不冒着被重达数百公斤泵管击打的风险进行近距离操作,单次浇筑作业平均需要2—3人贴身协同,风险指数高。据不完全统计,在传统作业模式下,每百万工时机械伤害事故率高达3.2起。
新研发的移动式溜槽布料机,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破解了上述安全难题。该设备配置700毫米超宽实心轮胎和双规格可调支腿,可在400—900毫米高度范围内灵活调节,根据施工需求配置不同结构厚度的钢板来提升安全性;核心部件采用直径320毫米钢管焊接溜槽,配合智能固定装置,使泵车软管作业半径有效扩展,施工人员可撤离至距离泵管5米外的安全区域操作。
经现场验证,该设备通过缓冲结构,将泵管反冲力降低70%;模块化构造减少30%人工投入。项目技术负责人说,该设备已申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其700毫米超宽轮胎的通过性设计、双规格支腿调节系统等技术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据悉,目前青岛地铁建设团队正着手将物联网监测系统与现有设备集成,推动浇筑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监控。这项创新成果的应用,也为地下工程高危工序机械化作业提供经验。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