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廖华
3月27日,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举办了一场“科技助春耕”活动。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涂家垴镇)特邀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为辖区35名蓝莓、梨种植企业负责人及农技员开展技术培训,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培训会上,湖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张靖国以《湖北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为题,从梨品种特性、产业规模、市场前景切入,剖析当前湖北梨产业面临的标准化程度低、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品种结构、推进绿色种植、打造区域品牌”等解决方案。
湖北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秦晓明则聚焦蓝莓产业,围绕品种选育、标准化建园、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展开系统讲解,结合省内外成功案例,为农户破解“种不好、管不精”的难题。
“蓝莓喜酸性土壤,鄂南丘陵地区需通过增施硫磺粉调节PH值”“梨树疏花疏果要‘早’要‘狠’,才能保证果实品质……”专家们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现场农户频频记录要点,互动环节更是抛出10余个生产实际问题,专家逐一解答,气氛热烈。
作为梁子湖区特色产业,涂家垴镇蓝莓、梨种植面积已超6000亩,但长期面临技术粗放、效益不稳等挑战。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张利民介绍,此次培训精准对接农户需求,后续将组织专家深入果园“把脉问诊”,并依托工作站搭建“线上+线下”技术咨询平台,确保春耕技术指导不断档。参训农企代表纷纷表示,课程内容“解渴管用”,将尽快应用水肥调控、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果园管理水平。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鄂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构建长效院地合作机制,推动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在鄂州“落地生根”,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种植大户率先应用新技术,形成“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同时,当好“科技店小二”,精准对接农户需求,建立“培训-跟踪-反馈”服务闭环,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