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一期50P国产化算力底座正式投入运营,为竹溪政务、文旅、农业、研学等领域创新赋能,也将为秦巴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去年10月15日,由科大讯飞、华为联合承建的“国芯一号”智算中心正式上线。竹溪的生态禀赋为算力叠加了“绿色基因”。竹溪生态优良、资源富集,其星罗棋布的水电站与光伏矩阵,形成了“绿能供电-智能调度-节能运行”的清洁算力闭环。智算中心负责人顾雷说,竹溪年均气温15℃的自然气候使服务器冷却能耗降低27%,丰富的水电、水能资源有助于降低算力产业的运营成本。“每度电价0.38元的生产成本,让我们的综合运营成本比东部地区低了近四成。”顾雷表示。
竹溪地处鄂渝陕交界处,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国芯一号”智算中心这颗“绿色算力心脏”的选址,同样独具匠心。竹溪县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配套建设的生态监测网络,接入全县480个水源监测点,通过AI模型实时预警水质异常,算力中心自身运营产生的数据同时反哺生态治理系统,形成“以智护水、以水养智”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随着“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一期国产化算力底座正式投入运营,在算力支撑下,产业园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优质的产业聚集平台和候鸟式研发中心,为推动竹溪乃至整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目前,智算运营平台部署已完成,线上算力售卖均已完成,大幅提高了算力使用的便捷性。
“我们选择竹溪是看中‘成本洼地’‘人才蓄水池’。”落户竹溪的一家公司负责人梅津瑜说,这里算力充足,工作起来方便,成本也有优势,同样的人员跟场地空间,与一线城市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据统计,自上线以来,竹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吸引10余家企业入驻,并与26家科技企业达成算力合作,初步形成了以智能算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从开工建设到正式上线,仅用了半年时间,“国芯一号”智算中心创造了区域数字化转型的“竹溪速度”。今年,该中心二期算力扩展将启动,深化在政务、文旅、农业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优化生态适配与绿色算力指标,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中心将纳入地方“新质生产力”规划,为竹溪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