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迎来新拐点

2025-03-27 16:35: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胡泽妍

3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长三角智慧农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南京,共探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如何从“经验依赖”过渡到“数据驱动”,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新质生产力将在哪些方面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长三角率先为新型农业赋能赋智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长三角地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从江苏的无人化农场到上海的智能灌溉系统,从浙江的数字乡村平台到安徽的智慧育种技术,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2%,数字技术覆盖超60%的规模经营主体。

其中,江苏持续加快技术、装备、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增智,目前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智慧农牧渔场225个,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智慧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初步构建。

据统计,江苏省全省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农机作业每亩可节约成本约300元,增产约50斤,减药约5%。长三角的实践经验证明,智慧农业凭借其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特质,不断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桎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介绍,该院作为我国农业气象和农业模型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早在2018年组建成立了智慧农业团队,已先后建设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部省级平台9个。围绕设施果蔬、大田稻麦、特色水产等领域打造的“场景+链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已在江苏多地推广应用,为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大数据智慧农业利民引才

数据是智慧农业创新的基础,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大脑,让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化,将推动整个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智慧番茄,我们团队种了近10年。团队积累了30亿个智慧番茄种植高质量数据集,在系统平台上应用了32种核心算法,初步可以形成3个高质量的数据产品,近期会对外发布。”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任妮告诉记者,本次论坛除主旨报告外,设置3个分论坛,两个围绕技术创新,一个聚焦产业化落地模式,同时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希望通过搭建产学研用深度交流平台,加速推动农业智改数转网联。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调研走访了江苏省13个市,他直言,“产学研用的关键在于‘用’。当前,业界对智慧农业的核心诉求还在于节本增效,希望是高性价比的、简单易用的。可以借助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间接帮助小农户与智慧农业技术接轨,让小农户切实从农业智慧技术应用中获得红利。”

中国工程院士陈剑平则强调要抓住机遇,通过跟信息科学、人工智能专家跨界合作,全面地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服务水平,更新农业经营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在智慧农业发展环境中寻求新岗位。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