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会发镇新华村的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温室大棚内灯火通明,哈尔滨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邹作宇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向水塘内投放了首批400万尾小龙虾苗种。
虾苗培育期间,科技特派员将针对小龙虾防逃、防鼠、防病和后期喂养、稻田水量保持等具体问题,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小龙虾在优质环境中健康生长。这批虾苗预计5月中旬可放养到池塘,6月中旬投放到稻田,7月底小龙虾长成后上市售卖。
近年来,依托哈尔滨市农科院寒地小龙虾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方正县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稻共生、粮渔双赢”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
2025年,方正县稻田养殖寒地小龙虾面积预计扩大至2万亩左右,面积是上年的5倍。其中,会发镇、天门乡、松南乡等有养殖经验的乡镇,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合作采用“自繁自育”养殖模式,持续提升小龙虾自主繁育能力和供种能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他乡镇采用“南繁北育”的养殖模式,哈尔滨市农科院联系相关企业负责前期提供苗种、后期统一收购,农民负责养殖,农民无需担心因市场供需变化导致的小龙虾价格大幅波动或滞销问题,收入更有保障。
相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科技局将持续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乡镇、村屯,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良种推广,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