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武汉专场举行

2025-03-23 10:43: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龚碧婧

3月22日,第二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武汉专场举行。大会以“组学与人工智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百余位科学家、学者和行业专家参加,共同探讨组学与人工智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前沿组学技术”“物种演化与发育”“濒危物种保护”等前沿学术议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数十场学术报告。此外,大会还特别关注“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前沿技术助力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

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作开幕致辞。他表示,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推动全球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大会将秉承“共有、共为、共享”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的科研合作与知识共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认为,遗传学基础研究成果正逐渐转化为理解生命、改善生态、服务人类的现实力量。他呼吁以本次大会为纽带,深化国际合作,共建公平、包容的数据共享机制。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晓林介绍,湖北省、武汉市均将生命健康产业列入突破性发展的优势产业,东湖高新区正锚定“支点建设”聚力奋进,抢抓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窗口,在生命健康等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表示,期待以本届大会为契机,加快推动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光谷,为全人类命运发展重大课题研究贡献光谷智慧。

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范式。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研究员陈亮分享了团队新研发的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scCyclone-SEQ,以及利用该技术解析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异质性研究的新进展。

该研究深入解析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转录组动态变化,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转录本的多样性及其调控机制,展示了新技术在全长转录组相关前沿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撑、数据资源和理论支持。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美国科学院院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Harris Lewin,牛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士James Crabbe等专家学者还围绕“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极端环境生物探索”等主题展开探讨。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