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3月20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
《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到2030年,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将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绿氢年需求量预计达500万吨,国产装备与材料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氢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引领者。
《报告》显示,我国氢能产业已进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核心装备与材料性能快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制氢领域,未来我国将形成“碱性电解槽(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为主线,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为补充”的技术发展格局,同步推动甲醇制氢、光催化制氢等多元化技术路线领先全球。
目前,氢能储运环节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突破态势。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储运仍将主导市场,液氢技术实现长距离商业化运营,掺氢/纯氢管道总里程有望突破5000公里。加氢站建设规模持续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507座,70MPa高压站和液氢加注技术加速推广,智能化、无人化运营成为新趋势。
当前,氢能应用场景正从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化工等产业加速拓展。《报告》预测,2030年前后,氢能在各领域应用技术将全面成熟,交通领域进入推广爆发期,绿氢替代传统工业用氢的拐点即将到来。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场景拓展与政策协同,我国将构建绿色低碳的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氢能有望成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重塑全球能源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