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在与青岛科技大学张建明教授团队合作陆续开发出新型手套基材、环保凝固剂、特种胶乳乳化等“明星产品”之后,星宇安防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星余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得到这种合作机会。
3月19日,随着“聚势赋能 共谋发展”高密市—青岛科技大学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大会在当地的召开,周星余的愿望实现了。当天,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省高密市与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企业签约合作,打造更多校地企合作案例。
在签约现场,高密市委书记董广明表示:“这是高校、政府、企业三向奔赴、合作共赢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我们强化创新驱动、聚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高密隶属于潍坊,距离青岛市区70公里,也是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所在地。
始建于1950年的青岛科技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其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在国内具有优势。青岛科技大学为何偏爱高密企业?众多原因中,不得不提的是高密的产业结构。
据了解,高密拥有高端装备、安防用品、高端化工、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八大产业集群;这里拥有67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支撑着40多家当地企业与35所高校院所合作,取得了1123件发明专利,其中,十多项科研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
山东源邦新材料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PVC加工助剂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马超表示,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与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创新基地,定向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产学研合作可为企业装入“新引擎”,打开新市场,这一点已成为高密企业的共识。
以家用纺织品为主导的孚日集团是高密企业的翘楚,近年来开辟了新能源新材料赛道。按照该集团董事长张国华的计划,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再造一个新孚日,产学研作用很关键,而与青岛科技大学的合作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经与青岛科技大学李少香教授合作成立了新企业,投资10.6亿元的孚日宣威新材料项目,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先进的功能涂层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目标瞄准成为世界先进涂层材料制造技术的领航者。
面对在场的政校企三方代表,董广明分享了自己的信念:我们高度重视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着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