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在京发布

2025-03-20 21:20: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3月20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从技术发展现状、不同技术路线对比、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水平、国内外技术水平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立足全球氢能技术前沿发展方向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的科学建议。

根据《报告》,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下,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不断突破,大量国产化产品和装备加速涌现。我国氢能产业战略布局正从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和成本降低拓展至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和应用规模扩大,各领域技术研究也开始从系统及整机制造向核心材料研发与基础研究逐步深入。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产业链各环节关键工艺和技术已基本完成突破或处于突破前夕。

《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技术将趋于成熟,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中国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报告》指出,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下,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不断突破,大量国产化产品和装备加速涌现。我国氢能产业战略布局正从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和成本降低拓展至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和应用规模扩大,各领域技术研究也开始从系统及整机制造向核心材料研发与基础研究逐步深入。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报告》预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能源体系向绿色化、低碳化加速转型,我国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并快速进入下降通道。在2030年前,工业副产氢作为副产气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将是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发展前期,保障我国终端市场氢气需求的关键过渡手段。随着一大批绿氢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的供应比例将迎来拐点。

《报告》预测,在氢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在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技术和内燃机技术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能源领域,我国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煤电机组掺氨燃烧、燃气轮机掺氢/纯氢燃烧技术基本成熟并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将有力支撑我国“电氢并行”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在化工领域,随着绿氢经济性的明显改善,合成氨与合成甲醇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炼化领域将从燃料油产品转向烯烃等非油化工品。在冶金领域,作为我国碳冶金向氢冶金过渡的重要途径,富氢高炉技术将具备规模化推广条件,氢基竖炉技术将完成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验证。

《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将达到500万吨/年左右。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