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医疗要以预防为先导”指明方向

2025-03-07 15:45: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预防是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铁英表示,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能为抵御传染病提供最重要的保护。

“政府工作报告在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部署中,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构建,突出了预防的先导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说。

3月6日,在新华网两会健康圆桌会上,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为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更加重视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疾病防控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为医疗卫生事业今年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为民表示,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包括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如何对公众健康实施更早期的预防和照护?吴浩认为,基层医疗机构位于面向公众开展医防融合“最近的一公里”处,是医防融合最好的结合点。

“突出预防的先导作用,加强医防融合不仅是理念的变化,更需要相关产业的进步以提升基层能力。”吴浩建议,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部署过程中,应为基层机构开发适用工具。

“我们一直是通过常规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如果能把AI推广应用到基层,就像给专科配备了专业设备,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人员开展医防融合的技术能力。”吴浩说。

在医疗体系“强基层”的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李为民表示,要加强科普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以及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流感感染为例,公众不认为患流感是可能致命的,事实上,2023年全球因流感死亡的人数估计在25万—65万之间。疫苗在预防流感感染变成重症甚至导致死亡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被忽视。

“疫苗不仅保护个体的健康,也为群体构建免疫屏障。”孙铁英表示,尤其应该重视“一老一小”群体以及高危人群的免疫屏障构建工作,在社区、学校、医院范围内组织疫苗接种,提升接种疫苗的便利性,在流感等感染性病毒到来之前形成免疫屏障。

如何更科学有据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李为民建议开展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例如在流感疫苗接种后,仍需进一步开展接种后的防感染、防转重的效果研究,以获得我国疫苗接种效果的数据。客观翔实的数据将量化疫苗的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作用,也能够使得更多人相信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