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协议暖寒窗——武警湖北总队黄石支队建立“爱心基金”连续16年捐资助学侧记

2025-03-05 15:36:0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王煜熙 郭鹏飞 田健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16年后,已成为一名医生的小李(化名)回想起收到第一笔善款时的场景,依然记得武警兵哥哥脸上热情质朴的笑容。那一道道“橄榄绿”的身影,恰如教科书上的雷锋走进现实。当她在辍学的悬崖边徘徊时,是武警湖北总队黄石支队阳新中队“爱心基金”的持续资助,让她看到了继续求学的希望。

2009年秋天,就读于阳新高中的小李(化名)和班里另外两名女生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务工,班主任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爱莫能助。“她们学习成绩都很好,辍学了实在可惜!”随后的一次“双拥”活动中,时任武警阳新县中队指导员罗健听闻此事,当即发动官兵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

近渴易解,远忧难救。罗健思虑良久,与时任中队长周胜斌商量,打算帮人帮到底,持续资助直至她们考上大学。随后的中队军人大会上,全体官兵举手表决,全票通过了“持续资助3名学生”的决议,并在倡议书上按下红手印。

2011年,阳新中队与校方达成合作,官兵自愿拿出部分工资设立“爱心基金”,每月固定一天为“捐款日”,中队定期向受助学子打款,直至她们考上大学。

翻开“爱心基金”捐赠协议,记者看到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条款——“只捐助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女生”“每批次资助3人,每人每月提供300元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若资助对象连续3次考试成绩下滑或做出违规违纪行为,将停止资助”……中队现任指导员张学文说,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基金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实际作用。

张学文说,官兵们财力有限,关注弱势群体、集中力量帮助真正需要的人,并督促她们专心学习、考上大学,才算是真正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为此,每名资助对象都需经历“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村委会核实、中队实地走访、军人大会表决”的遴选流程,后续又设立一些监督条款,指派专人负责“爱心基金”运行,每次捐款、转账明细都要张榜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2009年至今,该中队经历了队址搬迁、编制改革、班子改选,历任9名中队长、9名指导员,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心基金”从未中断。截至2025年,“爱心基金”累计捐款近20万元,总计资助25名贫困学生,其中20人考上大学、成功圆梦。

如今,在中队营区,一块“学子光荣榜”伫立于醒目位置,每逢高考结束、光荣榜有所更新,中队官兵个个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看见她们能上大学,简直比自己考上还高兴!”警士刘刚笑道。

今日女学生,明日栋梁才。受助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考入师范、医疗类院校,并在大学毕业后投身相应岗位、服务社会。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期间,医学生小李(化名)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灾区志愿者;师范生小芬(化名)毕业后选择到阳新第三实验小学任教,支援家乡教育事业……

点亮别人的灯,照见自己的路。“爱心基金”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塑着中队官兵自身。警士郭嘉豪受女学生寒窗苦读的精神感染,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军旅规划,全力以赴备战军考;退伍老兵张仕良不仅投身乡村建设,工作之余也牵挂着贫困学子,多次给“爱心基金”汇款;司务长闫先峰退伍后成为一名辅警,始终冲在抢险救灾、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一线,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荆楚楷模等。

张学文说:“中队一定会把助学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帮助更多学子圆梦,以实际行动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