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省连年丰收的“芯片”密码

2025-02-24 20:24:15 来源: 新华网 点击数:

新华社记者 刘振坤

“你们看,这两个品种的麦穗相差了8个小穗,这可是20多粒小麦。”走进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组培室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锦鹏正带领学生进行小麦人工杂交授粉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内光线明亮,温度适宜,30多种小麦或枝叶茂盛、或茎杆挺拔,通过人工模拟小麦生长环境,可以实现快速育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去年10月,河南省中原农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中原农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举行小麦新品种“普冰03”生产经营权转让签约仪式。这是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第一单挂牌交易的品种,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第一个落地转化的品种。

张锦鹏介绍,“普冰03”是研究团队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形成的创新成果,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野生植物冰草中的高产、抗病等基因导入小麦,使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的特点,是我国第一个国审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的新品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连续8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背后是育种科技的突破与种业体系的革新。

据中原农投种业项目负责人范永胜介绍,“普冰03”是中原农投购买的第一个小麦品种、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他们将按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黄金三角”模式,明确发展目标,优化新品种推广机制,提升种业“育繁推服”一体化发展能级,推动“普冰03”在黄淮海区域实现大规模种植,形成一套“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有效机制,助力新品种的发展壮大。

“全区24万亩小麦,一类苗占95%以上,今年丰产的框架已经搭了起来。”春节过后,河南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农艺师张军跑遍了五个农业乡镇,在种粮大户申继锋的农田里,张军随机薅出一棵麦苗,和申继锋交流起来:“现在小麦根系茁壮,已经开始分蘖,为防止倒春寒冻伤,可暂缓追肥。”申继锋说,今年他种植了850多亩小麦,在中原农谷的辐射带动下,良种下地、智慧管理,订单农业发展火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有良田、良种和良法,种粮哪能没信心呢?”在河南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的高标准农田,种粮大户姚培司正在用手机操控平移式喷灌机,水流带着溶解后的氮肥,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种田靠科技,增产靠选种。”姚培司说,他去年流转150亩地全部选用了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并配套科学栽培方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站在1.4万亿斤粮食产量的新台阶,种业创新成为中国粮仓稳产的重要“密码”。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表示,“新品种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载体,我们要加强良种技术攻关,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与健康。”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