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将聚焦五大主题

2025-02-21 08:00: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在20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空间科学前沿科学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表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将聚焦“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科学主题。

王赤在主题评述报告中介绍,“极端宇宙”主题将研究极端天体在极端条件下的物质运动规律、暗物质粒子的本质和宇宙高能辐射的来源等内容。“时空涟漪”主题是通过空间引力波探测,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日地全景”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宜居行星”主题主要致力于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太空格物”主题将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

王赤说,空间科学领域亟待全球携手突破的11个重大科学前沿,可概括为“一黑”“两暗”“三起源”和“五表征”。“一黑”旨在探索以黑洞为典型代表的致密天体及其极端条件下的物质运动规律;“两暗”指迄今人们对其本质知之甚少的暗物质、暗能量;“三起源”聚焦宇宙起源、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五表征”探寻地球系统、地月空间、太阳系和系外世界的特征和运行规律,以及太空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并立足国情,我国进一步凝练出上述五大科学主题。

2024年10月,《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发布。王赤说,针对五大科学主题,该规划形成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路线图: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至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2028年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论证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2036年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余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先后研制发射“悟空”“墨子号”“慧眼”“实践十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等科学卫星。王赤介绍,后续我国将实施多项科学卫星任务。其中,“鸿蒙计划”将利用月背高洁净电磁环境,实施一箭十星发射,构建绕月百公里级超长波空间射电望远镜,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夸父二号”任务将首次对太阳极区进行正面成像观测,揭示太阳磁活动周和高速太阳风的起源。此外,中欧联合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微笑计划”,预计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择机发射,有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磁层的全景X射线成像和高精度日侧极光探测。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