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团队在《国际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针对脑静脉窦血栓负荷量大,以及管腔直径大、管径迂曲和内壁结构复杂特点,采用镍钛合金丝立体编织技术制备专用取栓支架(Venus-TD),可实现快速、高效的静脉窦再通。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罕见的卒中类型,主要累及青年人群及孕产妇,其发病隐匿,诊断困难,经标准抗凝治疗后仍约20%患者预后不佳。现有指南推荐,对于重症患者或抗凝治疗仍进展加重的患者,要进行血管内治疗。
但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动脉取栓器械,而动脉取栓支架在尺寸和物理性上无法匹配颅内静脉生理结构和血栓特点,成为脑静脉窦血栓血管内治疗的痛点和难点。
研究团队通过立体编织技术,利用镍钛合金丝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双球形血栓切除装置(Venus-TD装置)。该装置具有手动可调节的长度/直径比,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血管口径,并具备双向操作能力。
通过计算建模和体外实验,研究团队评估了该装置的机械性能,并在猪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捕获和移除血栓的能力。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通过猪的颈静脉血栓模型,使用Venus-TD装置成功移除了血栓,实验中未观察到血管穿孔或撕裂等不良事件发生。
随后,研究团队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对10名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使用Venus-TD装置后,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栓体积显著减少,10名患者全部实现再通,其中6名患者实现完全再通。而且,研究团队未观察到主要出血性并发症、新发症状性颅内出血、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随访90天显示,8例患者获得功能独立,所有患者实现功能良好结局。
Venous-TD作为国际首个专用于脑静脉血栓的取栓支架,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在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仍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明副教授、宋宝莹硕士、吴艳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玉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姜缪文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