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山
2025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在一片紧张与不安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这场汇聚了全球政要、军事专家和学者的盛会,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全面审视,更是对欧洲未来走向的深刻反思。欧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欧洲人已经意识到,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并非长久之计,欧洲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独立自主地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依赖美国不再可靠
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表示,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欧洲的噩梦”。这一结论源自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批评和轻视。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上给老欧洲上了一堂令人震惊的“民主课”,他尖锐抨击欧洲盟友,批评欧洲人“不尊重投票权”和“压制言论自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则在慕安会上明确表示,欧洲不会在乌克兰和平谈判中占有一席之地,“欧洲朋友们,不要抱怨自己是否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而是要提出具体方案,拿出解决之道,并增加防务开支”。
美国代表如此赤裸的表态让欧洲人感到震惊,也引发了欧洲领导人的反思。随着美国把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准备将保卫欧洲的大部分负担转移到欧洲的北约盟友身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欧洲的安全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我们必须确保欧洲强大、独立,挺直腰杆应对未来的挑战”。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也表示,“欧洲必须觉醒,必须承担起自身安全的责任”。欧洲人意识到,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已不再可靠,欧洲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寻找一条独立自主的安全道路。
正视严峻现实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法国总统马克龙于2月17日在巴黎紧急召集欧洲主要领导人,讨论欧洲应如何对特朗普政府作出更加协调的集体回应。会议上,欧洲领导人讨论了短期内他们为解决俄乌冲突愿意给出的承诺,以及从长远来看,在美国撤回支持的情况下,应如何确保欧洲大陆的安全。不过,媒体报道称,与会的欧洲领导人对几十年来最大的安全战略转变的反应并不令人满意,在俄乌问题上也争吵不休。
奥地利特雷西亚军事学院马库斯·赖斯纳上校解释说,跨大西洋联盟是几十年来欧洲安全的基础,如果美国拒绝提供支持,欧洲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立起决定性的核威慑力量和可持续的军事工业,也不可能投入足够的军事力量去维护俄乌之间上千公里战线的和平。赖斯纳表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欧洲像一位意识到自己没穿衣服的皇帝。他强调:“如果美国人真的抛弃我们,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可以真正引起俄罗斯重视的东西了。”
欧洲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面临的严峻挑战。多年来,欧洲在防务方面对北约和美国过分依赖,国防开支长期不足,军事装备和技术与美国有很大差距。在提供诸如远程导弹和防空系统等尖端武器方面,则面临更大挑战。各国在军事战略上的分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这些都削弱了欧洲的整体防务能力。
此外,欧洲还面临整体经济疲软、科技创新落后、能源价格高企、企业竞争力下滑,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威胁等挑战。
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面对上述多重挑战,欧洲正积极寻求应对之策。首先是欧洲各国将大幅增加国防支出。北约秘书长吕特期望在今年6月底的北约领导人峰会上提高国防支出标准,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GDP占比5%的标准靠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承诺,将提议启动国防投资的免责条款,以允许欧盟成员国以可控、有条件的方式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德国新一届政府应尽快修改德国宪法中关于债务上限的规定,以大幅增加2027年以后的防务预算。
其次是打造欧洲自己的军工产业和军事力量。欧洲正在推动军事一体化,提升自主防卫能力。从德法共同研发远程导弹,到“欧洲天空之盾倡议”,欧洲共同防务能力建设正逐渐提速。根据《欧洲国防工业战略》及新版防务计划,未来欧洲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提升欧洲整体军事实力,鼓励各成员国共同采购军事装备,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计划到2030年实现各成员国50%的军事装备订单由欧洲自产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将不断标准化其武器系统,提高规模化效益。
再次是加强欧洲内部防务相关事宜的协调。由德国、波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五国集团将协调各国之间所有与国防有关的活动。它已成功推动北约提前磋商有关武器和兵力的新目标。
最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欧洲在尽力维系跨大西洋关系的同时,同样有必要加强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合作。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中欧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短期内,欧洲要迅速加强军备、提升军工产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中国的合作。长远看,中欧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广阔前景。深化中欧战略沟通和互利合作,将助力欧洲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发挥更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