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2024年,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为2.6%、提高0.1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稳居西部首位、全国第七。2月19日,2025年重庆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一系列数字彰显了重庆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强化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从重大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积极作为,使科技创新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
“截至2024年年底,实验室建成投用高能级科研平台8个,自主实施科研项目45项,集中发布原创成果13项。”作为重庆四大实验室中首个挂牌的实验室,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表示,今年将聚焦核心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实施病理表型组学科学计划,突破关键技术,抢占精准诊断科技创新制高点。
金凤实验室是重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个缩影。
去年金凤实验室批复运行,重庆市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1个。超瞬态、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今年将推进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挂牌,启动筹建广阳湾实验室,并加快建设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元宇宙、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市级科技平台。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去年重庆获批11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今年将聚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实施基础研究引领计划、颠覆性技术突破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持续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实施“AI+”科技创新行动,积极培育未来医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
2025年,重庆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强度2.73%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比7%,研发人员超过26万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
“今年我们将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全面成型起势、全面提质增效,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源。”重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明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