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目标,要求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基准水平高1.5℃的范围内。而近来有消息称,2024年是气温相对工业化前水平突破1.5℃的首个年份。这对人们达成《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否有严重影响?
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今年1月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报告称,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这意味着,地球正在持续变暖。报告同时指出,据NASA科学家去年预估,2024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47℃,是188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高。
NASA称,2024年已有多个月份的平均温度升幅超过1.5℃,全年平均温度升幅可能已经首次超过这一数值。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也显示,对来源于多个机构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表明,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且是首个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超过1.5℃的年份,升幅达到1.55℃。
“1.5”这个数值之所以被反复提及,正是因为《巴黎协定》提出,应将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不过,《巴黎协定》的气温目标,可理解为是指一个20—30年期的平均气温。气温目标的设立目的,是消除短期自然变化(如厄尔尼诺)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据当前的模拟显示,这个20年期的升温阈值,将在2020年代末或2030年代初被突破。
在本月最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中,科学家重新探讨了《巴黎协定》将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气温高1.5℃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两篇论文显示,2024年升温超过1.5℃,或提示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的数十年时期,需采取更严格的气候缓解措施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地球或已进入20年升温期
为了探索像2024年这种单一温暖年份和更长期变暖趋势之间的确切关系,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科学家将气候观测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6”(CMIP6)的模拟相结合,重点分析了能代表1981—2014年升温趋势的模型。
回顾历史上的升温趋势可以发现:当单一年份的气温比工业化前气温高,且处于0.6℃—1℃范围内的不同升温阈值,那这个年份也会落入全年平均气温超过这些不同阈值的首个20年期。科学家对这个规律的描述非常之绕口,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随着2024年升温达到1.5℃,地球可能已经进入了20年的升温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其实已经从可能(概率大于或等于66%)落入了达到1.5℃目标的首个20年期,到现在已经是几乎肯定(概率大于或等于99%)落入。
模拟研究的结果,要取决于具体的气候情景。而在分析气候情景时,国际上统一会用到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这个概念,这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促进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减缓的综合分析而构建的新一代情景组合。
而现在模拟显示,在SSP2-4.5情景下——该情景最能体现当前气候政策,所有模型都显示,突破1.5℃的首个年份落入了20年升温期。
科学家提醒道,不应将1.5℃升温的20年期起始时间,误认为是达到升温水平本身的时间,因为后者很可能发生在20年期的中点。
快速强硬措施依然有效
在第二篇论文中,科学家使用了来自CMIP6的模拟数据。来自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的研究团队指出,2024年6月是连续第12个月升温突破1.5℃,他们分析了这会如何影响《巴黎协定》的目标。
根据现有模型,科学家预测,升温连续12个月突破1.5℃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在长期(即20年平均值)升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他们的计算和第一篇论文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在SSP2-4.5情景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为76%;在SSP1-2.6情景下,这种可能性为56%。
基于这一模拟,如果升温连续18个月达到1.5℃或以上,那么在SSP2-4.5下,《巴黎协定》气温目标几乎肯定会被突破。
最新发表的两篇论文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时间段,这也解释了各自结果中的一些差异。不过,两项研究最终都指出,快速和强硬的缓解措施,如更严格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依然能降低接下来十年内突破《巴黎协定》气温目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