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余额”不足,如何缓解隐性压力?

2025-02-13 22:01: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从生理层面,大脑负责调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需要重新适应;从心理和社会层面,学习和社交的隐性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在会上表示,寒假即将结束,重返校园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抵触和压力,可以通过接纳情绪、提前调整作息时间等方式主动适应,主动化解隐性压力。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鼓舞很多人摆脱精神内耗,它的暴火也反映了全社会对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视和需求。假期“余额”不足难免会给人带来隐性压力,化解压力摆脱内耗,具体应该如何做?

“在休闲的状态一下子开启忙碌的节奏,身心出现压力反应是正常现象。对自己的情绪无需过度解读,情绪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了解情绪背后自己的需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平稳度过这个阶段。此外,三餐定时、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合理推进工作计划、适当犒赏自己都会为自己提供情绪转变的动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表示,心理健康相关词语成为“热词”,体现出人文关怀意识的提高,也体现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识别能力的提高。焦虑抑郁情绪有精神上的表现,如担心、紧张、过度悲观等,也有躯体上的表现,如脏器功能紊乱、心慌、胸闷、气短、食欲差等,后者往往难以识别。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怪病,患者到综合医院排除躯体疾病后,可以考虑是否和精神因素有关,经过系统、针对性的治疗大部分症状可以消除。

有一些孩子沉迷游戏、社交媒体,导致其忽视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学业,甚至会发展成情绪障碍。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说,从玩游戏到游戏障碍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年。同时,应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提升青少年识别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能力。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游戏成瘾。如培养孩子现实生活中多元的兴趣爱好,向学生讲解游戏成瘾的危害等。在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游戏市场的监管,网络游戏公司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

随着儿女再次离家,老年群体也容易出现悲伤、孤独、失落等情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张庆娥表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人的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相关,建议老年人理解并接纳自身衰老的过程,积极接受环境、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关注自身身心健康。通过多参加社交活动、兴趣小组、科普讲座等,老人可扩展社交圈,避免社交的孤立,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增加自我认同感。作为子女,应与老年人建立情感联系,增加见面的频率和交流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图片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