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刘 昊 韦秋莹
工厂效率提升40%,制造周期缩短30%!依托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建立的全球首个岛式精益制造工厂,颠覆了汽车工业传统的总装流水线生产模式。
“广西新能源实验室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面向人民需要,造百姓喜爱的产品。”2月8日,站在2025年广西科技工作会议的发言席上,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副主任何逸波满脸自豪。在该实验室助推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产销整车超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254万辆。
不只汽车产业,2024年,“广西造”交出“首字号”亮眼成绩单: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并投产我国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全国首个全嵌岩基础海上风电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研制出国内首条稀土熔盐电解自动化生产线……2024年,广西首轮科技“尖锋”行动顺利收官,突破重大技术254项;新产业新产品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2%。
“广西造”的“首字号”成绩单,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会议为2024年获认定的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和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单位代表颁授牌匾证书。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将更加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根基也将更为牢固。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5年广西如何发力?会议提出,实施科产融合“六个一”行动;部署推进10项产业链创新科技重大专项;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结合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广西特色优势行业,启动一批人工智能行业垂直领域应用研发项目。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以南宁为例,2024年,南宁做优服务企业新生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至40%。“2025年,我们将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说。
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杨正东说,下一步,广西金融系统将积极与自治区相关部门配合,加快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我们将聚焦广西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强化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加强科技布局和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广西建设的强大合力。”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睿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