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紧锣密鼓加快落地建设。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主要聚焦哪些领域?有什么特点?另外,10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2025年稳外资,到底怎么干?
今年以来,不少重大外资项目都在各地加快推进生产。外资企业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优势和经济前景,将持续深耕中国。
重大外资项目加快推进 外资看好中国前景
就在上个月,宝马公司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在辽宁沈阳建设的里达工厂,正式量产了第二款全新车型。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及生产高级副总裁 孟钧澜:在最新一代操作系统中,70%的功能专为中国市场定制。我们在沈阳基地建立了集研发、采购和生产于一体在独特架构,以确保更快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
近段时间,日资企业电气硝子厦门工厂的生产线加紧生产液晶玻璃基板。落户中国至今,企业已完成5次增资扩产,总投资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成为这家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完整的工厂。
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董事 总经理 藤居孝英:从显示器产业来看,现在全世界基本上七成都集中在中国生产,将来这个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我们看好中国市场和机遇。
记者观察:引资“磁力”不减 开放脚步不停
总台央视记者张歆常年参与外资领域的相关报道,在多年的报道中,尤其是近年来,关于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张歆带来最新观察。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这一两年来在我报道的过程当中也是很明显地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高水平扩大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是非常重视,大家都在持续发力。
比如说商务部出台了“外资24条”,推动在医疗、电信等领域的扩大开放试点,而且几乎每个月都举行外资企业圆桌会,等等,不断地在做政策的“加法”,为的就是提升投资便利、拓展投资空间,另外,我国也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在准入方面做“减法”。
从外资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对于他们的吸引力除了有政策红利之外,其实他们也是非常看重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能力的。
不少外资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感慨,外资企业在中国“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下的中国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充满了挑战的同时,外资企业也看到了不断孕育的新的机遇,比如低碳、绿色、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等。
所以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看到不少外资企业把他们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智慧工厂、研发中心等建在了中国,不仅是顺应了当下中国的发展趋势,也确实是,他们看到了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备的优势,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前景,也看到了中国创新的实力。
记者观察到现在外商投资中国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投资在弱化,以研发为代表的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在强化,面向未来的创新投资,也成了一些外企巨头非常看重的投资方向,这也契合了我们国家不断优化引资结构的整体方向。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外资企业的CEO这样对我说,“中国是企业发展的健身房”,他说中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这里有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又有最先进的技术,在这里能够锻造出“强壮的肌肉”,所以企业能够在中国成功的话,势必在全球也能成功。所以我认为外资正在以新的方式适配当下的中国,他们离不开中国,也不会离开中国。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如何解读?
10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为何要在此时推出稳外资行动方案?新方案释放了哪些信号?来听专家的解读。
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声音四起,《行动方案》深刻把握外资企业现实诉求,针对股权投资、跨境并购等外资企业核心关切,制定明确具体的举措,展现出中国政府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 赵福军:《行动方案》既务实又系统,提出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来稳存量、扩增量。《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将会对稳外资发挥重要作用,将会稳住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张威:这一次的《行动方案》提出了优化外资并购的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有利于外商对中国的并购投资,也有利于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的优化调整,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很多务实的举措,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对外商投资提供一些更好的服务保障,便利外资企业人员的往来,以及提供更加公平的待遇,来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共享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