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门口一排礼炮冲天而起,两串多彩喜炮沿着步入企业大门的方向噼里啪啦地燃放,所过之处留下五彩炮衣。2月6日,正月初九,位于湖南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袁创公司”)以“中国烟花之乡”最红火的方式,迎来新年开工。
过去一年,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种业市场激烈的竞争,袁创公司凭借从创业之初就秉持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精神,实现了销售额、利润额的大幅增长。全年种子总销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比增长62%。
技术支撑 品种覆盖多地
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学生邓启云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走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技术入股方式和资本合作创立了袁创公司。
“老师有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伟大梦想。当时我纠结了很久,在征得老师认同后,下海创办了这家企业。我想运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打造一家专注超级杂交稻原创成果转化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袁创公司首席科学家邓启云说。
离开科研院所“温室”,纯科研人员做企业能否成功?对此,邓启云心中虽没有十足的信心,但却有长期开展原始创新的本事和底气。
作为Y两优广适性超级稻发明人,以及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选育人,邓启云带领科研团队,应用国际领先的超级稻育种技术,持续选育出各类原创超级稻新品种,形成一批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中国十大优质超级稻Y两优900、Y两优957,“耐热超级稻”吨两优900……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43个超级稻品种形成的产品线,已覆盖长江流域籼稻区和华南稻区。
历经十二年,袁创公司在湖南、海南、河南等地,已建成8个科研育种站。此外,该公司还在长江上游、中下游以及华南三大生态区,建立起75个水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测试点,主要用于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以及新品种品比筛选、多点生态适应性测试、抗病抗逆性试验和品种区试、生产试验等。
“2024年,吨两优957等5个品种通过了7个组别的审定。此外,我们还有7个品种完成了区试和生产试验待审,有10个品种升级生产试验或同步续试。我们还从1800多个新组配的苗头组合中筛选出了30个优质新品种准备推荐今年的区试,涉及12个新系列。”袁创公司总裁朱发林说。
邓启云带着科技日报记者参观了企业四病两虫两温表型鉴定技术平台。“我们对这一平台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与完善,它能为抗病、抗虫、抗高低温优质超级稻育种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邓启云说。
优化工艺 提升育种质量
1月22日,袁创公司2024年年会在企业浏阳总部云稻科技楼举行。对袁创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大事件。
“以前,我们的年会都在酒店里举行。今年起,我们不用再租赁场地了。就在‘家里’办年会,大家的归宿感更强了!”负责河南、安徽区域的“销冠”彭坤乐呵呵地说。
云稻科技楼是袁创公司依托农业农村部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新近落成的全新科研大楼。大楼建设了新的优质超级稻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提质扩建的智能育种工厂、分子实验室、病鉴室、米质分析室、田间表型鉴定平台。未来,“新装备”有望为该公司育种创新提供更优越的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
农业农村部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袁创公司运营总监周萍介绍,借此机会,袁创公司新扩建了两条种子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加工产能。同时,企业还改进和优化了加工工艺,可在有效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种子损耗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种子整体质量。“我们新建的2000平方米标准冷库也投入使用了,进一步提质扩能了仓储。”她说。
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袁创公司再次跻身杂交水稻种子销售十强。此次排名比上年度提升一位,位列第九。“我们的‘家’越来越好了,大家都鼓足了劲,今年继续加油好好干!”彭坤兴奋地告诉记者。
尽管2024年收官大捷,但挑战依然存在。“随着大户化种植制度的改革推进,水稻由粮食作物逐步演变为经济作物。我们亟须进一步加速科研创新,适应新形势,创制更多市场竞争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投放市场。”邓启云说,“梦虽远,追则能达;事虽艰,持则可圆。新的一年,我们会持续创制优质高产骨干亲本,继续开发利用低镉、抗性等新基因位点,努力创制新一代超级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