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这是我第三次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也是我第一次进入已经完工的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春节前夕,在从西昌青山机场去往宾馆的路上,同行的清华大学老师们聊着天,感叹时间飞逝。他们突然问了句:“盖伦,距离你第一次来也快10年了吧。”
是啊,我和锦屏地下实验室的缘分已持续了快10年,仿佛也见证了它的“成长”。
2016年的锦屏地下实验室,只有一期的4000立方米,像个小房间,随便走走就能看完。2025年的锦屏地下实验室,已经扩充出了30万立方米的空间,有10个科研小组入驻。
站在这里,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像一座地下城。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去锦屏地下实验室并不需要往下走。实验室建在锦屏山交通隧道中部,汽车只需顺着隧道往里开,就能进入这世界最深实验室一探究竟。
实验室的建设契机仿佛一个电影故事的开头,充满机缘巧合。
雅砻江奔流至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因被锦屏山阻隔,骤然掉头,拐向东北方,形成长达150公里的锦屏大河湾。锦屏一二级电站,就选址在大河湾东西两端。2008年8月8日,两条各17.5公里的锦屏山交通隧道实现双洞贯通,隧道最大埋深处达2400米。
当建设者打通山底的隧道时,一定也未曾想到,它会成为我国寻找暗物质的前沿阵地。
岩石是天然的宇宙射线屏蔽层。看到交通隧道建成的新闻,正在为地下实验室选址的清华大学老师意识到——有了!
校企合作也就这样展开。
暗物质是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些都难以说清楚。但我们知道,科学家正在地底做一件艰难却伟大的事。
十年间,很多设备得以升级,很多材料得以国产化,更多不同领域的科研课题也在这里展开探索。锦屏地下实验室已经产出了不少成果,未来还会有更多。
在台前的是科学家,幕后还有许多人:工程人员、科研助理、行政人员……他们很难成为故事的主角,但都为了实验室的顺利运行默默付出。我以前写过一位锦屏地下实验室的科研助理,这次再去,他还在那里,为大家介绍各类仪器。
大科学工程绝非冰冷的钢筋铁骨,也不是精密仪器的简单堆砌。它凝结了一群人的故事,承载了一群人的梦想,其巍峨架构间熔铸着无数科研人滚烫的理想与无悔的坚守。
今年春晚,有一个节目叫《玉盘》,表演的孩子大多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那正是锦屏山所在的地方。
当他们在春晚舞台歌唱月亮,还有一群人在地下实验室追逐幽暗星光。只是月亮悬于屋顶,而粒子则看不见摸不着。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和西昌当地人聊起锦屏,他们神秘兮兮地说,那里在研究核武器。这次,出租车司机听到“锦屏地下实验室”,脱口而出——那里在找暗物质。
我想,大凉山的孩子,不仅能问“天宫是否有答案”,也可以写就关于暗物质的诗行。大科学工程不仅能实现科学目标,也可以在年轻人心中播撒科学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