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活力中国行丨“辽南大樱桃第一乡”致富花开幸福年

2025-02-11 16:32: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新春的辽南大地寒意未褪,大连普兰店区四平街道的樱桃大棚内却暖意融融。一簇簇玛瑙般的樱桃果缀满枝头,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果香。2月10日清晨,天还未大亮,大连贵耀农业合作社理事长于贵耀已带着村民在大棚里忙碌。“再有半个月,大量‘美早’樱桃就能集中上市了,今年订单比去年多了三成!来自上海、嘉兴和京东的客户订单也顺利签约了。”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容里满是期待。

这个曾经以玉米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正因一颗颗樱桃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果子”,化身为“辽南大樱桃第一乡”。而于贵耀,正是托起这片“樱桃红”的致富带头人。

致富“领头雁” 樱桃销路畅

从大连市区驱车一百余公里抵达普兰店区四平街道,在大连贵耀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于贵耀热情地招待记者参观樱桃大棚。

“这红彤彤的大樱桃就像孩子一样娇贵,要用心呵护。”一眼望去,温棚内一株株樱桃树挺拔而立,于贵耀一边介绍,一边精心打理着枝桠。

在四平街道百姓眼中,80后于贵耀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也是解决各类樱桃种植技术难题,将小树苗做成大产业的“能人。”

2019年,贵耀踏上回乡创业之路,这条路,充满希望却也荆棘密布。

“樱桃好吃树难栽,掌握技术是关键。最忙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进十几个樱桃大棚。”于贵耀向记者感慨。日复一日,于贵耀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樱桃栽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2021年,种植户王振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140米大棚,栽了96棵“美早”樱桃树,由于不懂技术,造成花期大量落花落叶,整棚樱桃树濒临死亡。于贵耀得知情况后,帮他出了一套“生根+叶面+纯氮液”的拯救方案,又安排技术员给树做了一次重剪。经过4个月的修整,96棵树枝繁叶茂、勃勃生机,减少了几十万元的损失。

让大樱桃“走出去”,光解决技术难题还不够,壮大产业才是农民进一步提高收入的出路。为此,于贵耀每年春夏两季都举办“诚意惠农 科技优选”惠民周活动,团结各方力量,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难、资金难、销售难等难题。几年来,合作社累计帮助农户协调贷款5000万元,推动四平街道樱桃产业发展。

产业壮大了,种植户心里乐开了花,可要将樱桃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延伸设施大樱桃产业链,在果品把控上下功夫。2022年,合作社策划成立了分拣中心、包装中心、销售中心,四平大樱桃的品质得到了客商的一致认可,品质成就口碑,当地樱桃的销路越来越顺畅。

更让村民惊叹的是“樱桃+电商”的魔力。2023年,于贵耀搭上直播快车,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四平樱桃”品牌,线上销售额占比从10%跃升至40%。

科技赋能“樱桃革命” 小果子藏着大智慧

温棚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施肥。“以前靠经验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据!”于贵耀点开手机APP,大棚环境参数一目了然。他与大连市农科院合作开发的“樱桃生长模型”,能够提供大樱桃整个生长周期所需要的光、水、气、肥等数据,精准指导生产。

目前,示范基地共有8座智慧暖棚,每个暖棚都配备了由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大棚智能控温仪、小型气象站、墒情站、土壤监测仪、空气监测仪与智慧屏等智能硬件产品组成的智慧农业系统,在科学进行空气、土壤监测,智能放风,智能控温,自动遮阳,自动打药,水肥一体等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还能实现园区内虫情、孢子、气象、墒情、灌溉、苗情、灾情等环节的全方位管理,对提高樱桃产量与品质、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些智能设备中,值得一提的是气象站和墒情站,作为智慧农业系统的重要一环,通过农业气象站和墒情站可以实时监测各种气象要素和土壤要素信息,对于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第一时间知晓,并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通过对气象站监测数据的分析,逐渐优化种植AI生长模型,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和自动化灌溉施肥,从而增加樱桃产量。

“我们还有一套产品溯源系统,可以做到一树一码。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准确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知道樱桃从哪棵树产出和这棵树的整个管理过程,我们也可以知道是哪里的消费者购买了我们的樱桃。”于贵耀介绍。

如今,四平街道有樱桃设施大棚3750余座,年产量约800万斤,年产值达5亿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连大樱桃”地理标志使用授权。

新春的樱桃大棚里,红果映照着笑脸,科技浸润着田野,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愈发鲜活。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