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活力中国行丨守护春运的“安全卫士”——记国铁太原局太原车辆段“试跑员”

2025-02-11 08:31: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提到春运,在很多人的脑海中瞬间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密密麻麻的人群组成浩浩荡荡的“出行大军”,向着家的方向奔涌。

然而,在平安春运的背后,却有无数个扎根一线旅途的“守护者”。在国铁太原局太原车辆段,就有这样一支列车“安全卫士”在默默前行。

“拿上被褥、水壶,今晚22时出发。”1月21日17时,太原车辆段太原运用车间副主任梁永胜在值班室接到试运转调度命令后,立即通知乘务员高超和岳爱国进行出发前的各项准备。

夜色渐暗,一列列检修好待试跑的列车静静停在铁轨之上,等待发车。为了保障旅客出行安全,今年太原车辆段加强了客车全面检修,并要求充分做好试验运行,保证每辆旅客列车的可靠性。

当日18时,高超准时来到出乘室,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这次,他和同事岳爱国接到的任务是搭乘由太原开往大同的“试运转”列车。

高超介绍,客车运行到一定里程或年限,需要按规定大修,大修完成后、编挂正式运行前,必须通过试运转运行,确保车辆状态良好。

“我们今天乘坐的这趟55202次‘试运转’列车,挂15辆车厢。其中有8个‘新段修’需要格外注意。”高超一边整理装备,一边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所谓“新段修”,即对列车车辆全面检查与修理,涵盖供电、空调、集便器、座椅、轮对等诸多关键设施设备,然后重新组装上线。白天铁路运输繁忙,“试运转”列车只能选择在深夜悄然启程。

准备工具如同筹备一场精细的“手术”,需要高超熟练地打开柜子,逐一清点。“尾灯、红灯、管钳、锤子……这些都必不可少,零零碎碎加起来有50多斤重。”高超说。

19时45分,“试车员”们仔细核对后准备出乘。走在满是石子的崎岖路上,拎着工具箱的高超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20分钟后他才走到今晚要“试运转”的列车车厢旁。只见他麻利地插旗、测试尾灯、封锁车门……穿梭在车厢之间,爬上爬下,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便布满了他的额头。

22点整,列车缓缓启动,驶入夜色之中。由于“试运转”列车由不同型号的车型混编组成,无法集中供电,车厢内一片漆黑,“试跑员”来回巡检的手电光是车内唯一的光源。

今年59岁的岳爱国是一名铁路“老兵”,他一边巡检,一边提醒记者小心脚下。“车厢里面没有电,依靠手电看设备的同时,还要手摸、耳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走到一处车厢开端时,岳爱国向记者介绍,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车轴的轴温。“每当走到这里,我都要仔细听听是否有杂音,如果是有节奏的‘咔嚓咔嚓’,就说明有问题。”

在岳爱国看来,“试运转”列车上没有旅客、没有列车员,更没有明确的到站时刻点,像是一场“探险露营”。开行期间,乘务员必须备足食物、睡袋等“露营”用品。不止如此,由于“试运转”列车是试验性质的运行,每3小时乘务员便要全车巡视一次,晚上和同事轮流休息。“其实,睡觉的时候我们也有半个耳朵在‘值班’,心里还需绷紧一根弦。因为我们不只为这趟运行负责,更要多探查‘隐蔽风险’,为之后乘坐这趟车的每一位旅客安全负责。”岳爱国说。

为了在冬天有效御寒,高超为自己购入了一双羽绒高筒靴。“这是我在视频直播里看到的,东北那边冬捕也穿这个,穿上它就没那么冷了。”高超笑着说。

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但是试运转工作环境如此艰苦为何还需要有人来干?

在高超看来,为了充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需要人工以最真实的列车运行状态去试验和检测,确保车轮整体检修质量及匹配良好,其他所有检测手段都不能完全代替试运转环节。

国铁太原局太原车辆段专职“试跑员”团队仅有4人,两人一组,平均每月执行4次试跑任务,每次行程持续3天左右。而春运期间,列车运行频次急剧增加,他们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最多时一个月要完成8次任务。

“‘试运转’列车冬天最冷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夏天最热时车厢内有40多摄氏度,虽然很艰苦,但铁路人应该有这样的担当。”高超说。夜色中,记者看到微弱的手电筒光犹如荧光般闪烁并上下舞动,而高超则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昏暗的车厢深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