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9岁。这两天,不少群众前往中国船舶719所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
早上不到九点,已有不少市民抵达吊唁现场。门口的栅栏旁,鲜花整齐地摆放着,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对黄旭华院士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
“您的奉献护佑了祖国安宁,拓展了深蓝征程,今虽远去,但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特地从襄阳赶过来的,黄老作为国家脊梁,应该学习黄老的精神,学习他为科研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记者注意到,这些鲜花有不少是通过快递寄送的,寄送者因无法亲临现场,选择以此方式表达他们的敬意。其中一张快递单上写道:黄旭华院士,您隐姓埋名、倾尽心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落款是“未来的海军人”。
在众多鲜花中,有一艘精致的核潜艇模型静静地摆放着。它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教师。在得知黄老逝世的消息后,他立即购买了这艘模型,并连夜拼装完成,只为将其送到黄老的身前,以此表达他的敬意与怀念。
在吊唁现场,还有不少来自外地的群众。来自河南焦作的许女士一家人更改了返乡的行程,只为到现场献上三支自己购买的鲜花。
这两天,武汉的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在凛凛寒风中,许多家长牵着小朋友的手踏上台阶,手持白色菊花默默排队等候,送别黄院士。走出吊唁大厅,许多市民都眼眶含泪。他们中有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老者,也有在现场静静站立、久久不愿离去的年轻人。
武汉市民方女士接受采访时说:“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们。我看到他的事迹,在家里哭了一场,我觉得,我们要追的星就是这样的伟大的人。要让年轻的孩子们懂得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为国家脊梁挺起来。”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工作人员叶志鸿:“我是所里的新员工,从高二的时候,班主任就给我们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时就是黄院士上去领的奖。后来来了所里以后,发的第一本书就是《黄旭华传》,我也认真地读了,黄院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