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科学院“智慧”支撑引江补汉工程建设

2025-02-10 16:36:5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通讯员 雷蕾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新春伊始,在鄂西北蜿蜒曲折的山脉间,山岭上薄雾萦绕,隧洞内机器轰鸣,引江补汉工程隧洞掘进开挖正如火如荼。

这项工程近200公里的输水线路需要穿越群山,开挖隧洞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面临多个地质难题。工程开工以来,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超前地质预报项目团队承担专项超前地质预报3标工作,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团队牵头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为工程建设安全平稳推进提供科技支撑。

“准”预报

谈及自己的工作,长科院引江补汉工程超前地质预报项目团队现场负责人张杨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可以把我们理解成‘预报员’,在隧洞掘进开挖的过程中要准确预知前方地质条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长194.19公里,具有洞长且埋深大、穿越地层多、可溶岩和软岩分布广、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应力水平高等特点,涌水突泥、高外水压力、软岩大变形、坚硬岩岩爆、工程活动性断裂影响、高地温、有害气体超标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

长科院超前地质预报团队以“长、中、短”预报方法相结合,洞内观测时增加测线,不断完善观测系统,并针对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探测进行预报方案动态调整,重点对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探测。

2024年,该团队用地震波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完成钻爆洞段探测共计118次,其中成功预报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12次,总体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严”检测

“作为检测单位,就是要公平公正、科学严谨,做好业主的眼睛。”长科院引江补汉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团队现场负责人殷海波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一线工作已经12年。

自2024年1月开始,由长科院作为牵头检测单位,承担起引江补汉工程建管三部范围内的项目法人检测、监理平行检测等全部内容以及工程全线金属结构和机械电气检测任务。

“采样线拉得很长,有时候一天要驱车几百公里取样,有些可取可不取的地方,我们也从来没有偷过懒。检测数据是检测工作的生命。”殷海波说道。为确保取样代表性和检测结果的精准,项目部采取不通知被检测方的方式开展现场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取样检测,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通过检测、控制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等,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不合格率逐步降低。

长科院工程质量检测已有近70年历史,是水利行业少数拥有“五甲”资质的检测单位之一,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智”攻关

“智”途漫漫,上下求索。精准及时的预报,科学严谨的检测,得益于长科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孜孜以求。

“我们要革命性地改变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走到最前沿。”长科院岩基所负责人周黎明带领长科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团队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2024年3月,长科院“复杂隧洞不良地质体高精度弹性波超前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质量检测管理中缺乏高效的管理与监督手段、缺少自动化数据处理工具的问题,以及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和有效共享的需求,长科院经过多年攻关,自主研发了质量检测智慧管理系统。

2024年7月,该系统入选水利行业“检验检测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目前已应用于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全线,整合引江补汉工程全部检测试验室管理情况,便于参建各方清晰直观地掌握试验室、试验报告、不合格追溯、质量分析趋势等各类信息。

“引江补汉工程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能为引江补汉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加大科研攻关,把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为水利事业发展贡献长科院力量。”长科院院长、党委书记许全喜表示。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