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走进新质生产力一线丨北京昌平: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初显“新质”范儿

2025-02-10 14:15: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孙明源

砖墙、机器、仓库……只见宽阔平实的老厂房、3米高的吊斗仓装置尚存。在这里,一股浓厚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装点在周边的清华紫点染厂房,为旧工厂点燃勃勃生机。隆冬时节,欣闻北京昌平南口镇昔日生产钢圈、保温瓶、平板玻璃的“三大厂”原址,在闲置20余年后,蜕变成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踏上这片沃土,亲身感受工业旧址的蝶变重生。

1月12日,在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区域内,更新改造项目一期的两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其配套办公用房、接待展示中心均已交付给清华大学。“在改造中,我们尽可能保有原老厂的工业元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基地建筑加固提升,以满足重点实验室科研试验、办公、学术交流等各类功能需求。”昌平房地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丽介绍,在园区过程中,公司加入了很多清华的元素,希望让科研工作者和师生们仿佛置身海淀的校区一样,提升他们的亲切感。

走进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深灰镗亮的复合翼模块化飞行汽车样机,吸人眼球。实验室展板上,对新一代智能网联公交的介绍令人憧憬。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王建强教授介绍,这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由该校车辆与运载学院、电子系、智能产业研究院、土木系等共同支撑建设,为巩固我国在智能车辆与绿色交通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新能源涡电动力研究成果展台前,一个白色涡轮机部件悄然矗立。“这是涵道风扇高空灭火无人机系统的涡轮推进设备,可突破城市内50米以上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这一世界性难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特种动力团队孵化的玮航科技相关负责人李也介绍,“该系统在作业高度、持续喷射液体流量、响应速度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城市高层建筑消防的新型高效主战灭火装备。该系统的产品级测试预计将于今年2月完成,于3月开展实景演习。”

与其紧邻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清华大学电机系、能动系等共同支撑建设,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这个实验室将致力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运行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服务国家建设重大需求,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闵勇说。

高校因城而兴,城市因校而盛。记者了解到,昌平区南口镇还将承接10余个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该项目投用后,将成为清华大学有组织科研力量最集中的科研基地,不仅将为曾经的工业重镇注入“新质”范儿,也将与未来科学城共同构成“三城一区”协同创新发展走廊,搭建起人才培养新平台,打造产业转化新高地。

“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将成为清华大学布局的有组织科研力量最集中、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潜力最强的科研基地。”北京昌平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蒋玮表示,接下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把科学基因融入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新战略、人才培养新平台、产业转化新高地、城市复兴新地标”。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摄)

责任编辑:何沛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