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无人机“不知疲倦”地自主巡检、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运输车辆在往来穿梭……1月25日,尽管已临近春节,但在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现场,工人们仍坚守岗位,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春节假期,仍有300多名工人正同时推进10多项施工任务。新春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天气暖和,干旱少雨,正是电建土建工程施工的‘黄金期’。”该项目总经理郑智指着前面正作业的下水库告诉记者,整个工程,特别是上下水库的开建,必须赶在3月底的汛期前完成基础建设工作。
“上下水库有多大?”记者问。
“总库容近2000万立方米,有将近一个半杭州西湖的大小。”郑智说。
实现从无到有
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变速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实施项目,也是我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依托工程。其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将安装4台30万千瓦机组,其中1台机组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可变速机组。
与定速抽水蓄能机组相比,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变”的特性给电网稳定带来的挑战,有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然而,受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限制,我国目前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基本采用定速抽水蓄能机组。“要实现抽水蓄能机组从定速转为‘变速’,从无到有再到平稳运用,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郑智说。
有多难?南网储能公司生产技术部建设管理高级主管徐鹏表示:“这一变化关乎到机组结构、发电电动机、交流励磁、保护系统等多方面技术攻关。以发电电动机为例,高耐受能力的金属护环是变速机组必不可少的部件。此前国内完全没有此方面的制造经验。”在长期攻关后,研究团队已研发出国内首个超大直径(约5米)金属护环试制,填补了该领域的国产化制造空白。
“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核心技术攻关大部分已完成。”南网储能公司建设管理分公司机电部副总经理杨小龙透露,团队准备利用春节假期加紧水力计算研究,力争明年开始进入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生产环节。
离开下水库,坐上工程车,穿过1600余米的交通洞,记者来到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心脏”——地下厂房。
厂房里,200多名工人正在全速推进4台500吨重抽水蓄能机组的底座浇筑工作,加紧为首台国产300兆瓦变速抽蓄机组“安家”。
“你看,4号机位就是变速抽蓄机组的‘家’。”顺着郑智指向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台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压力钢管全位置焊接。
焊接机器人“手脚”十分麻利,一旦精确识别到焊缝位置,就自动调节焊枪动作和焊接参数,智能化完成焊接。
“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安装调试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不可避免地将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我们有信心通过高效的基建把时间‘赢’回来。”郑智十分自信。
把时间“赢”回来
沿着山路,工程车继续往山体500米深处前进,山路陡峭,尘土飞扬。前不久,国内最深的大直径抽蓄竖井在此开挖完成,实现3公里长的工程输水系统全线贯通,为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2026年的投产发电打下基础。
“作为主要的进出水口,竖井下方通常是大量的地下水。竖井具有通风降温作用,能使电站内气温适宜,保护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郑智介绍,他们首次在抽水蓄能工程应用“正反井结合法”开挖大直径超深竖井;首次在水电领域运用成套正井施工设备,创造了我国水电工程领域的“两个首次”。
“建设任务非常重。我们正优化工程建设安排,既让常年辛苦奋斗在建设一线的工人们能够短暂回家团圆,也把春节假期争分夺秒地利用起来。”郑智说。
据了解,建成后,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每年最多可消纳粤港澳大湾区21.6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98万户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
作为抽蓄行业领域的“老兵”,郑智先后参与了4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留守工地抢抓工期成了他的“保留节目”,今年也不例外。等到节后调休,他才有机会穿上妻子为他添置的新衣服。
“以前,我们一辈子能参与建设一个国家大工程,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一批批重大工程加速建设,我才有机会多次参与其中。”郑智笑称自己是“幸运儿”,能亲历国产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技术攻关和建设过程,感到特别自豪。作为千人工地“大家庭”的“家长”,郑智计划除夕夜走访各个参建方营地,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互致新春祝福、共进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