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强 徐哲文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前方桥梁被毁,机动保障分队迅速前出架桥!”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下士李平柱控制桥板模型缓缓展开,随后迅速紧固连接点。很快,一架重型支援桥成功“架通”,“救援人员”迅即通过。这是近日发生在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模拟训练专修室中的精彩一幕。
训练结束后,模拟训练系统根据李平柱刚才的表现,迅速生成训练成绩单,并将存在问题清晰列出。一旁的教练员则根据数据结果给出了针对性的训练意见。
“随着练兵备战的深入推进,科技练兵正成为战斗力提升的强大引擎。”该旅领导介绍,旅队作为一支新质作战保障力量,专业多、成分新,并且随着部队装备的升级换代,装备的操作变得更加复杂,训练门槛高、用时要求长。为此,他们依托各类装备建立模拟训练专修室,借助仿真系统,通过“云端”砺兵深化战训耦合,促进战斗力提升。
“模拟训练专修室里,装备操作流程与室外实操训练几乎完全一致,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训练阶段,进行专攻精练。”某连连长孙良东介绍,新列装的重型支援桥对训练场地要求高,有一定危险系数,训练展开有难度,多亏了旅里的模拟训练专修室,桥梁作业手才能快速上岗。
模拟训练专修室以实景式、沉浸式的训练,为官兵营造出逼真战场体验。
走进该旅模拟训练专修室,数排模拟仿真训练舱整齐排列。班长吴叶东正身着防护服,带领班组成员快速对弥漫的不明烟雾展开“实毒侦测”。在模拟训练专修室内的工程机械模拟舱里,几名官兵穿戴仿真训练设备,利用摇杆操作机械开展工程作业。当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出现危险时,模拟舱会产生震感反馈,并在最终的训练反馈中给出提示。
“模拟训练专修室为新装备的战斗力生成按下‘快进键’,大幅缩短了专业骨干培养周期。”该旅作训科科长介绍,模拟训练专修室投入建设以来,旅队在其中不断加入新式装备训练课目,将许多原本难以开展的险难课目搬进室内,降低了训练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
“在模拟训练设备上进行作业时,遇到失误可以随时按下暂停键。相比过去那种事后讲评,教练员的实时讲评让大家感受更加真切。”二级上士何良感慨道,有了这个专修室,从模拟实操流程到模拟战场环境,操作手们不出营区,就能真切感知作业场地的声音、触感、坡度,并且每次训练都伴有随机特情,由后台模拟出题,操作手需要临机应变,不断锤炼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前不久,在该旅组织的一场由新兵参与的道路抢修行动演练中,机械专业新兵熟练操控挖掘机取土,驾驶专业新兵驾驶某型自卸车不断运土卸土……训练结束后,成绩总体优良率较往年同期提升明显。
该旅领导介绍,旅队通过科技手段助推战斗力生成,先后破解多个训练难题。下一步,他们将不断推进各个小特新专业的模拟仿真训练,实现模拟战场态势资源共享,为实战化训练换挡提速,加快科技练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