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2月5日,新年开工第一天,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内洋溢着浓厚的科研氛围。科技日报记者在该院科研大楼的青稞牦牛实验室采访时,看到科研人员正热烈讨论刚刚实施的《西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与《西藏自治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方案》。两项新政的出台,如同一剂强心针,为该院科研工作注入新活力,也为雪域高原农牧业发展赋能。
据悉,新政试点周期为2025年到2027年,旨在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根据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两项新政将通过改革,解决以往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权属不明确、流程烦琐等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的工作指引和成果转化路径。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食品所所长张玉红说:“以前,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总是遇到各种难题,现在有了新政指导,我们可以更专注于科研工作了。”他的话引起在场科研人员的共鸣。畜牧所研究员信金伟说,《西藏自治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方案》展现出政府对科研人员权益的重视和对科研工作的支持。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开发处负责人谭大伟表示:“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新政为指引,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自治区科技厅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办公室内,处长肖建新正围绕两项新政,与来访的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亲切交谈。他说:“这两个方案是为科研人员准备的‘工作指引’,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说明书’。新的一年,我们要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肖建新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将搭建创新平台,加强资金支持,培育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