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2月6日,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聚焦冲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扎实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切实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的重任。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强调,要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挖掘新兴产业动能,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高标准建设产业综合载体,盯牢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
记者从会上获悉,东莞将扎实推动“3+3”产业科技创新工程,集中精力抓好源头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大重点任务,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左右,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400家,卓越工程师在培人数达800名,为东莞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提供科技硬支撑。
在重大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上,东莞将建好用好“超级平台”,支持散裂中子源实施大科学装置服务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推进BNCT项目硼药研发以及医用同位素制备等核医学产业项目落地;以先进阿秒激光建设为契机,打造光子产业集群;高标准推动中国科学院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筹建。
在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上,东莞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引产业链和高校院所开展“链条式”技术集成攻关。同时,推动省市联动共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聚焦“AI+智能终端”和“AI+智能制造”两大主题,拓宽大小模型协同的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完成工业边端智算网络节点不少于3000个,构建形成行业应用小模型不少于50个。
在中试平台成果转化应用上,东莞将聚焦全市“8+8+4”产业体系,打造30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中试验证平台,推动“创新联合体+中试平台”同步部署,加快构建集概念验证、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等于一体的全链条中试服务体系。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表示,要主动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善于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