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雪花要如何努力
才能融入到亚冬会的大舞台?
1996年哈尔滨市举办第三届亚冬会
由于当时雪场降雪很少
为保证赛场符合标准要求
组委会发动群众人工背雪上山铺垫雪场的赛道
人数最多时
一天大约有2000人背雪上山
人们用热情保证了亚布力雪上项目如期举行
29年后,亚冬会再次在哈尔滨举行
雪场是如何建造的?
一朵雪花如何才能成为比赛用雪?
首先比赛用雪都是人造雪
人造雪场保证了雪场积雪性状单一且稳定
这样可以确保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运动员
无论在什么顺序或比赛时间出发
都能享受稳定公平的赛道条件
自然积雪的物理特性多变
对运动员的成绩及滑雪的舒适感等都有影响
亚洲不同气候可能导致积雪情况、含水率等均有不同
人造雪可以避免地区气候环境带来的雪场特性差异
确保了公平
同样高山滑雪很多项目
要求积雪具有抗高冲击和高压的性能
人造雪可以更好满足需要
第九届亚冬会雪上赛区
位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内的
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
截至目前
亚布力滑雪场人工造雪总量大约
达到了120万~130万立方米
如果这个雪量平均堆积在一个7000平方米的足球场上
它的积雪高度会超过170米
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部经理吕秀峰表示
“在造雪后,我们会用雪车进行平整
操作机械设备对赛道塑形
形成高低起伏的赛道
每天在训练、比赛结束后
用压雪车对雪道进行平整
雪在低温下自然板结
这样会更适于滑雪比赛”
为确保雪场更好适用于比赛
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内密集展开
一系列测试赛、全要素测试
绽放冰雪之美,共赴亚冬之约
一朵雪花经过千锤百炼融入到亚冬会的大舞台
这背后是赛事工作人员的努力与辛勤付出
他们也像一朵朵雪花
组合在一起
在冰天雪地中绽放激情
为我们呈现出这场冰雪盛宴
记者:王文源、王君宝、徐凯鑫
统筹: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