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
大年初六的铁路,处于返工前的忙碌状态。直至深夜,国铁沈阳局沈阳动车段沈北动车所(以下简称“沈北动车所”)内依然灯火通明,奔波了一天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缓缓驶入库内,为春节长假最后一天的顺利运行做好检修准备。此时,距沈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任忠义和工友们刚刚检修完上一组列车,仅过去不到20分钟。
春节前,辽宁多地普降暴雪,裹在列车走行部上厚厚的积雪在进库前仍未融化,这无疑为任忠义的检修工作增加了难度。“行驶中,动车组很容易受到冰雪击打,一定要多注意集便器、配电箱、砂箱砂位状态啊!”任忠义一边提醒着工友,一边准备投入新一轮检修工作。
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7年,任忠义从未发生过一起漏检漏修问题。他在集团公司大小技能竞赛中多次拔得头筹,成为这批复兴号新车体的“首席医生”。今年春运,东北地区铁路部门首次配属了CR400BF-GS型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其中,大部分的检修任务集中在任忠义所在的沈北动车所。
“接触网已断电,防护号志已设置,开始作业!”沈北动车所副工长胡海涛一声令下,任忠义快速钻入车下地沟,打开手电一处处检查走行部状态,滴落的雪水打湿了他的肩膀。只见他在地沟里一处处地仔细摸索着,211米的车体,需要检查1000余处重点设备,而留给他的检查时间只有短短30分钟。
“顾不上暖手,时间太紧了,我们得按时按点把车辆检查完。”寒夜里,检修库气温极低,设备冰冷湿滑,任忠义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继续着他的工作。由于材质特殊,高铁列车走行部不能用检修锤进行敲打,遮挡部件、连接器等设备需要上手去触摸、去敲击,通过回声和触感检查是否存在隐患,这些都需要平日的技术积累和经验。
春运高峰期间,沈北动车所的检修任务比以往更加繁忙紧张,检修任务比平时多出近一倍。“因为每组车体在春运期间要担当更多的任务,它们回到检修库内的时间会比平时更晚。”任忠义说,为了不影响列车正常上线,我们要把10个小时的检修时间压缩到8小时以内。这对从事检修工作的任忠义和工友们是个考验,他们要用好每一分钟,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
“D31道1列位车动车组HMI屏报出2车1位砂箱砂位显示故障,抓紧时间处理一下。”刚刚完成一组动车车下检修工作,任忠义手台又响起了工长派来的新任务。原来,“隔壁”股道的复兴号列车发现故障,需要他前去应急支援。顾不得擦干净手上的油污,任忠义便立即赶往故障现场帮忙处置。
“复兴号新车体的走行部、裙板结构、车下配电箱等设备设施与之前的复兴号列车有着不同的检修要求,虽然之前进行过培训,但到了春运实战时还会有突发情况出现。”任忠义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
通过现场检查分析,任忠义发现,显示故障的原因是积雪和低温造成砂板结吸附到砂位传感器上导致的误报警,需及时清洁砂位传感器。不到10分钟,任忠义便将故障处理好,又一刻不歇地赶到D27道与工友汇合,准备迎接下一组动车的检修作业。
此时,下一组列车已经入库。任忠义和工友们要赶在天亮前完成后面三组动车组的检修任务,这场在股道间的“马拉松”检修作业才刚刚过半。五时三十分,当最后一组车体检修完毕,任忠义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这一夜,任忠义所在的班组共完成了5组动车组检查作业,处理临时故障12件,在检修库内行走近万米。像这种强度的工作,他和工友们要一直坚持到春运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