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真的会让“大脑腐化”吗?牛津大学教授反驳称研究不支持

2025-02-06 15:20: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近日,英国《卫报》刊发文章——《刷手机真的会让“大脑腐化”吗?》,令人耳目一新:多位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观点认为,“科技恐慌”没有依据,刷手机等屏幕使用行为没证据显示会让“大脑腐化”。牛津大学人类行为与技术教授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更是直接反驳称,很多低质量研究迎合人们对科技的偏见,且这类研究易被媒体炒作,还能通过夸大解读吸引关注和资金。

2024年12月,牛津大学出版社甚至将“脑腐”(brain rot)选为年度词汇,比喻的是无意义或缺乏挑战性的网络内容,以及人们无休止滑动屏幕带来的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线上世界会改变大脑结构、削弱专注力和记忆力、降低智商的担忧。牛津大学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教授专门研究科技对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影响。2023年,普日比尔斯基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美国近12000名9到12岁儿童的数据,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儿童大脑的“功能连接性”(不同大脑区域之间的沟通方式)没有影响。研究团队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孩子们在完成任务时的脑活动,结果并未发现屏幕时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们还发现,屏幕时间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自我报告也没有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机、家里有高速互联网的年轻人,他们的整体幸福感更高。在多个心理健康指标上,他们自我评价更幸福。”普日比尔斯基团队的研究显示,“科技恐慌”是基于情绪而非证据。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主任加里·斯莫尔(Gary Small),长期研究数字技术使用的潜在危害和益处。他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数字技术有积极作用,如保持联系、提高效率等,还能刺激大脑。他说:“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使用数字技术或电子设备会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在负面影响方面,他认为某些平台和内容可能具有成瘾性。“可能是色情、购物、赌博。这项技术会放大人类的行为,就像给它们打了‘类固醇’,加速并强化了所有这些问题。”他提到,两年前,他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让一群13岁的孩子参加自然营,并在他们出发前后评估他们的情商(通过识别人脸上的情绪)和社交智力(描述社交互动的能力)。“我们发现,仅仅五天不接触电子设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智力就有了显著提升,并且我们的研究是有对照组的。”他表示,这表明手机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放下手机,这些影响就会消失。

他表示,与其因为担心“脑腐”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甚至可能影响育儿能力),不如学会聪明地使用电子设备。“管理你的设备,而不是让设备控制你。”

与此同时,普日比尔斯基并不会刻意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智能手机或游戏机。他说:“合理安排一些休闲时间是完全可以的,屏幕活动当然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并且“像所有活动一样,使用屏幕的时间也应该是合理的。我认为,很多被归因于‘屏幕使用’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是屏幕本身导致的,而只是因为它占用了本可以用于其他有益活动的时间。”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